不遗失物品归还触犯什么法律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担保法 > 担保法律法规 > 物权法法律知识

不遗失物品归还触犯什么法律

点击数:123 更新时间:2024-04-18

 
18497
当今这个社会,依然存在各种的问题,比如失主丢失物品后,悬赏或不悬赏的情况不尽相同。故而应确立一种有偿付酬制度来加以规范,以尽量消除不同情况产生的不公平的社会现象。那么,如果遗失物品归还会犯法吗?请跟随手心律师网小编通过下文为您解答。

不遗失物品归还的法律规定

一、民法通则第79条规定

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第79条规定,所有人不明的埋藏物、隐藏物,归国家所有。接收单位应当对上缴的单位或者个人,给予表扬或者物质奖励。拾得遗失物、漂流物或者失散的饲养动物,应当归还失主,因此而支出的费用由失主偿还。

二、拾得人的义务和权利

拾得人有归还遗失物的义务。但是拾得人也有费用请求权,即请求失主偿还支出的费用,还有意定的报酬请求权。如果失主不偿还费用,拾得人可以留置遗失物。

三、违法行为和法律后果

如果拾得人拒不归还遗失物,那么首先违反了民法通则和物权法,失主可以要求拾得人返还遗失物。如果遗失物的价值巨大,拾得人可能还涉嫌侵占罪。

四、有偿付酬制度的确立

针对失主丢失物品后悬赏或不悬赏的情况,应确立一种有偿付酬制度来加以规范,以消除不公平的社会现象。

遗失物拾得人的报酬请求权

一、遗失物拾得人的报酬请求权

根据中国立法,遗失物拾得人归还遗失物后,可以获得遗失物价值的一定比例的酬金。报酬数额是遗失物拾得人报酬请求权的重要内容,应该综合考虑经济发展状况和社会习惯等因素来确定。报酬比例数额应在拾得人与失主之间寻找利益平衡点,使双方的利益得到最大程度的实现。

二、《中国物权法草案建议稿》的规定

根据《中国物权法草案建议稿》第158条规定:

  1. 接受遗失物返还的人应向拾得人支付相当于遗失物价值百分之二十至百分之三的酬金,如果遗失物价值难以衡量,应当支付适当数额的酬金。
  2. 在住宅、交通工具或公共场所拾得遗失物的人与住宅、交通工具或公共场所的管理人各有权获得酬金的一半。
  3. 遗失物的价值应由返还当时的市场价格确定,如果没有同类市场价格,应按照公平原则确定。
  4. 拾得人若为国家机关,无报酬请求权。

悬赏广告的法律规定

一、悬赏广告的法律性质

关于悬赏广告的法律性质,有两种主要学说:契约说和单方法律行为说。赞成悬赏广告为单方法律行为,因为单方法律行为说符合诚实信用和公平原则,更有利于维护当事人利益和交易安全。

二、悬赏金额的确定

悬赏金额是失主悬赏的金额,是拾得人归还的动力,也是悬赏制度成功的一个重要方面。

  1. 当悬赏广告中所允诺的报酬与法定报酬不一致时,应认为两项请求权竞合,拾得人只能选择其中一项。
  2. 酬金不明不影响悬赏广告的法律效力,行为人因自己付出劳动有权获得报酬。酬金应根据诚实信用、公平原则以及指定行为的内容、性质、劳力和费用等因素来确定。
  3. 如果有多人参与指定行为,最先完成者可以获得酬金;如果多人共同完成指定行为,应公平分配酬金。
延伸阅读
  1. 《民法通则》中的物权归属界定
  2. 拾得人的权利与责任
  3. 遗失物品的报警与立案
  4. 拾得遗失物能否取得所有权
  5. 捡到他人手机不归还,是天上掉馅饼,还是构成犯罪?

担保法律法规热门知识

  1. 公证过的房屋的买卖是否合法
  2. 机动车转移登记的情况和办理流程
  3. 申请实现担保物权的适用范围和管辖
  4.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令第35号:企业动产抵押物登记管理办法
  5. 诉前财产保全所需材料清单
  6. 期房被司法拍卖后的处理方式
  7. 动产和不动产的经济学定义和区别
担保法律法规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