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4 更新时间:2023-11-15
共同过失犯罪的定罪原则与共同犯罪有所不同,涉及到客观和主观等多个方面的差异。在共同犯罪中,各共同犯罪人的行为共同导致了社会危害结果的发生,他们在法律上应承担连带的刑事责任,因此应共同定罪。而在共同过失犯罪中,虽然各主体的行为共同导致了某一社会危害结果的发生,但由于他们之间缺乏犯意的联系,因此应对各行为人分别定罪,这就是共同过失犯罪的分别定罪原则。根据这一原则,行为人只对自己的过失行为承担刑事责任,与他人的过失行为无关。
在共同犯罪的情况下,各共同犯罪人对共同故意范围内无论是自己还是他人的行为造成的犯罪结果都要承担共同犯罪的刑事责任。但对于共同过失犯罪来说,每个人的犯罪都具有单独犯罪的性质,因此各人应对自己的过失行为承担刑事责任。刑事责任的独立性是共同过失犯罪分别定罪原则的核心。
根据司法实践,共同过失犯罪的分别定罪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况:
一、同一罪名定罪。在共同过失犯罪中,虽然存在不同的过失行为人,但他们的过失行为共同导致了危害结果的发生,因此应以同一的过失罪名分别定罪。例如,在甲乙两人共同疏忽将物品从高楼推下致人死亡的案件中,他们的行为都构成了过失致人死亡罪,因此应以过失致人死亡罪对甲乙两人分别定罪。
二、不同罪名定罪。在共同过失犯罪中,各行为人的过失行为可能涉及不同的罪名定罪。这种情况主要取决于各行为人的具体过失行为和特殊身份。可以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1. 一般主体与特殊主体的过失行为结合构成共同过失犯罪的情况下,一般主体通常根据其过失行为触犯的具体过失罪名定罪,而特殊主体则根据其自身过失行为触犯的具体过失罪名定罪。例如,在大兴安岭特大森林火灾事故中,涉及的主体包括领导、林场工人和外流人员。对于领导,应根据其特殊身份追究玩忽职守罪的责任;对于林场工人,应根据其具体犯罪事实追究重大责任事故罪的责任;对于外流人员,应以失火罪定罪处罚。
2. 各行为人均为特殊主体构成共同过失犯罪的情况下,由于主体身份和行为情况的不同,各行为人应根据不同的罪名定罪。例如,在四川綦江虹桥垮塌案中,涉及的主体包括各级领导、市政工程质量监督人员和包工头,他们都具有特殊身份,因此根据他们自身的不同身份来确定罪名。对于领导,应根据犯罪事实追究玩忽职守罪;对于市政工程质量监督人员,应根据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定罪;对于包工头,应根据重大责任事故罪定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