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3 更新时间:2024-01-10
犯罪主体是指实施犯罪行为的个人或组织。根据犯罪行为的不同,犯罪主体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单位。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犯罪的,构成单位犯罪,因此,单位也可以成为犯罪主体。
犯罪的主观方面是指犯罪主体对其实施的犯罪行为及其结果所具有的心理状态。主观方面的心理状态分为故意和过失两种。例如,在犯盗窃罪时,犯罪人希望将他人财物窃为己有;而在犯故意伤害罪时,犯罪人希望造成他人身体受到损伤的结果。另外,有些犯罪是过失性质的,如失火罪,犯罪人具有疏忽大意的心理状态。在单位构成犯罪的情况下,该单位对犯罪行为负有责任的人员也同样具有主观心理状态。
犯罪的客观方面是指犯罪行为的具体表现。例如,在犯诈骗罪时,犯罪人虚构事实、欺骗他人;而在贩毒罪中,犯罪人具有贩卖毒品的行为。犯罪的客观方面是犯罪行为的实质性体现。
犯罪客体是指刑法所保护而被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与犯罪对象不同,犯罪对象是犯罪行为所直接针对的个体,如杀人罪、伤害罪的犯罪对象是具体的被害人。而犯罪客体是指刑法所保护的公民人身权利不受非法侵害的这种社会关系,犯罪行为对犯罪客体造成了实质性的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