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1 更新时间:2023-11-29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九条的规定,起诉专利侵权的民事诉讼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1. 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2. 有明确的被告;
3. 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4. 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一旦起诉满足上述条件,人民法院应当保障当事人依照法律规定享有的起诉权利,并且必须受理起诉。符合起诉条件的案件,应当在七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不符合起诉条件的案件,应当在七日内作出裁定书,不予受理。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
对于发明或实用新型专利权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及附图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在解释专利权利要求时,应以专利权利要求书记载的技术内容为准,而不是以权利要求书的文字或措辞为准。
根据全面覆盖原则,需要将被控侵权物(产品或方法)的全部技术特征与专利权利要求中记载的技术方案的全部技术特征逐一进行对应比较。只有当被控侵权物与专利独立权利要求中记载的全部必要技术特征一一对应并且相同时,才构成侵权。具体分为以下四种情况:
1. 包含:被控侵权物的技术特征包含了专利权利要求中记载的全部必要技术特征;
2. 上位概念涵盖下位概念:专利独立权利要求中记载的必要技术特征采用的是上位概念,而被控侵权物是下位概念;
3. 新增加:被控侵权物在利用专利权利要求中的全部必要技术特征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新的技术特征;
4. 从属专利:被控侵权物是对先专利技术的改进,并获得了专利权,属于从属专利。未经先专利权人许可,擅自实施从属专利。
根据等同原则,需要将被控侵权物的技术特征与专利权利要求中的技术特征进行比较。即使从字面上看不相同,但经过分析可以认定两者是相等同的。也就是说,两者以相同的手段实现基本相同的功能,产生基本相同的效果。或者,被控侵权物的技术特征是该专利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过阅读专利权利要求和说明书,无需经过创造性劳动就能够联想到的技术特征。在这种情况下,应当认定被控侵权物落入了专利权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