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5 更新时间:2024-02-05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劳动仲裁开庭当天是否能够作出裁决取决于具体案情,但仲裁机构必须在受理案件后的45天内作出裁决。
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四十三条规定,劳动争议仲裁庭应当在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申请之日起的四十五天内结束裁决。如果案情复杂需要延期,仲裁委员会主任可以批准延期并书面通知当事人,但延长期限不得超过十五天。如果逾期未作出裁决,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根据上述规定,劳动争议仲裁庭在裁决劳动争议案件时,如果其中一部分事实已经清楚,可以先行对该部分事实作出裁决。
首先,申诉人需要在劳动权利被侵害之日起的60天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书面提出申请。申请人需要填写仲裁委员会提供的《申诉书》两份,并附上劳动合同、身份证复印件以及相关证据材料。如果申诉人是用人单位,还需要附上有效的营业执照影印件。
如果纠纷较为复杂,损失较大,最好委托不超过两名律师参与仲裁活动。
劳动争议案件一般由申诉人提供证据,即谁提出申诉谁提供证据。然而,如果是由于用人单位做出开除、除名、辞退、解除劳动合同、减少劳动报酬、计算劳动者工作年限等决定而引发的劳动争议,则由用人单位负责提供证据。
一旦仲裁机构确定了时间,申诉人必须按照仲裁庭指定的时间和地点参加庭审活动。如果申诉人没有正当理由未到庭,将被视为撤诉处理。被申诉人没有正当理由未到庭,仲裁庭可以进行缺席审理并作出缺席裁决。
如果对裁决不满意,申诉人可以在收到裁决书之日起的15天内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如果逾期不起诉,裁决将具备法律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