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3 更新时间:2024-02-05
刑事责任能力鉴定结论是对犯罪分子在实施犯罪行为时是否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鉴定结果。该结论具有永久有效性,但如果犯罪分子实施新的犯罪行为,不能以以前的鉴定结论作为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八条的规定,精神病人在无法辨认或控制自己行为时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后,不负刑事责任。但应责令其家属或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并在必要时由政府进行强制医疗。
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时犯罪,应负刑事责任。
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应负刑事责任,但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
醉酒的人犯罪,应负刑事责任。
残疾人犯罪应承担刑事责任。残疾人包括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多重残疾和其他残疾的人。在刑法理论中,这些人被包括在一般刑事责任能力人、特殊刑事责任能力人和限制刑事责任能力人之中。
残疾人通常是精神正常的人,只是因为各种原因身体有残缺。因此,残疾人犯罪与一般人犯罪并无区别。根据刑法规定,一般人犯罪需要根据案件情况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和民事赔偿责任。最终承担的法律责任取决于犯罪嫌疑人本身和案件情况的具体情况。
然而,我国刑法规定,聋哑人或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也就是说,即使这类残疾人没有其他可以从宽处罚的情节,如自首、立功、被害人谅解等情节,法院仍可以从宽处罚,甚至免除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