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8 更新时间:2024-07-04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解释》第二十条的规定,行政机关组建并赋予行政管理职能但不具有独立承担法律责任能力的机构,以自己的名义作出行政行为,当事人不服提起诉讼的,应当以组建该机构的行政机关为被告。
对于法律、法规或者规章授权行使行政职权的行政机关内设机构、派出机构或者其他组织,如果其超出法定授权范围实施行政行为,当事人不服提起诉讼的,应当以实施该行为的机构或者组织为被告。
如果没有法律、法规或者规章规定,行政机关授权其内设机构、派出机构或者其他组织行使行政职权的,属于行政诉讼法第二十六条规定的委托。当事人不服提起诉讼的,应当以该行政机关为被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二十六条的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作出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被告。
在经过复议的案件中,如果复议机关决定维持原行政行为,那么作出原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和复议机关都是共同被告;如果复议机关改变原行政行为,那么复议机关是被告。
如果复议机关在法定期限内未作出复议决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起诉原行政行为的,作出原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被告;如果起诉复议机关不作为的,那么复议机关是被告。
如果有两个以上行政机关作出同一行政行为,那么共同作出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共同被告。
对于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所作的行政行为,委托的行政机关是被告。
最后,如果行政机关被撤销或者职权变更,但仍继续行使其职权的行政机关是被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