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审查类案件如何确定编号
点击数:89 更新时间:2023-11-15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人民法院受理起诉请求后,会对案件进行审查的,符合条件的才会立案,对于执行审查类的案件,也需要进行审查的,那么执行审查类案件怎样确定编号?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相关知识的解答。
执行审查类案件编号的确定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执行审查类案件的编号是根据案件类型来确定的。例如,执行异议案件的类型代字为“执异字”,根据立案时间的先后顺序来确定案件编号。
《关于执行案件立案、结案若干问题的意见》
根据该意见的第八条规定,执行审查类案件的类型代字和案件编号确定规则如下:
- 执行异议案件的类型代字为“执异字”,根据立案时间的先后顺序来确定案件编号,并进行单独排序。
- 执行复议案件的类型代字为“执复字”,根据立案时间的先后顺序来确定案件编号,并进行单独排序。
- 执行监督案件的类型代字为“执监字”,根据立案时间的先后顺序来确定案件编号,并进行单独排序。
- 执行请示案件的类型代字为“执请字”,根据立案时间的先后顺序来确定案件编号,并进行单独排序。
- 执行协调案件的类型代字为“执协字”,根据立案时间的先后顺序来确定案件编号,并进行单独排序。
法院中止执行的条件
法院在特定情况下可以中止执行,以下是中止执行的条件:
- 申请执行人表示可以延期执行。
- 执行标的物为被执行人与他人共有财产,或者案外人对执行标的物提出确有理由的异议,而被执行人确无财产可供执行。
- 一方当事人是公民且已死亡,需要等待继承人继承权利或承担义务。
- 一方当事人是法人或其他组织且已终止,尚未确定权利义务承受人。
- 被执行人确无财产可供执行。
- 人民法院已受理以被执行人为债务人的破产申请。
- 执行标的物是其他法院或仲裁机构正在审理的案件争议标的物,需要等待该案件审理完毕确定权属。
- 一方当事人申请执行仲裁裁决,而另一方当事人申请撤销仲裁裁决。
- 仲裁裁决的被申请执行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七条第二款的规定向人民法院提出不予执行请求,并提供适当担保。
- 人民法院在审查申诉案件过程中,对原判决、裁定决定暂缓执行,期限超过3个月或人民法院决定再审。
- 人民法院认为应当中止执行的其他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