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机构的执行权与裁判权是怎样的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民事诉讼法 > 执行程序 > 执行一般规定法律知识

执行机构的执行权与裁判权是怎样的

点击数:29 更新时间:2024-02-26

 
174358
随着国家政策的不断发展和要求,各个行政部门的职权越来越透明化,使人民能更好地行使对其的监督权,保证其廉洁性,那么执行机构的执行权与裁判权是怎样的,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们进行解答,希望以下内容对读者有所帮助。

执行机构的执行权与裁判权的区别与适用范围

审判与执行分立原则的适用

我国法律体系中,审判与执行分立是一项重要原则。在一般情况下,如果没有法律明确规定,执行机构不应随意追加或变更被执行人,以确保生效判决的即时执行。

执行机构的执行裁决权

鉴于当前普遍存在的“执行难”问题,执行机构在一定程度上拥有执行裁决权。然而,这种裁决权必须建立在法律明确规定的基础上。例如,《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第81条规定,如果被执行人被撤销、注销或歇业后,上级主管部门或开办单位无偿接受被执行人的财产,导致被执行人无法清偿债务或财产不足以清偿债务,执行机构可以裁定由上级主管部门或开办单位在接受的财产范围内承担责任。此外,在公开承诺中明确承担债务的情况下,执行机构也可以直接追加或变更公司股东为执行人,根据《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二)》第二十条的规定。

执行终结的含义及适用情形

执行终结的定义

执行终结是指在执行过程中,由于特殊情况的发生,执行程序不再必要或不可能继续进行,从而结束执行程序,并且不会再恢复执行。

执行终结的适用情形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七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可以裁定终结执行,具体情形包括:(一) 申请人撤销申请;(二) 作为执行依据的法律文书被撤销;(三) 被执行人是公民且已死亡,无可供执行的遗产,且无义务承担人;(四) 追索赡养费、扶养费、抚育费案件的权利人已经死亡;(五) 被执行人是公民,由于生活困难无力偿还借款,无收入来源,且丧失劳动能力;(六) 人民法院认为应当终结执行的其他情形。通过对执行机构的执行权与裁判权以及执行终结的含义与适用情形的解析,可以更好地理解我国法律体系中的相关规定,确保执行程序的公正和有效性。
延伸阅读
  1. 哪些人不具有辩护人资格,不得担任辩护人的情形是什么
  2. 民事纠纷解决的途径
  3. 公司法人被执行高消费会影响个人财产吗
  4. 仲裁裁决不予执行的情形
  5. 无期徒刑的执行和改造

执行程序热门知识

  1.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的费用问题
  2. 法人和执行董事的区别
  3. 钱亮的问题:交通事故调解书的法律效力是什么?
  4. 保险公司拖欠理赔费用一年可起诉利息吗
  5. 失信被执行人的规定及相关法律规定
  6. 共同投资协议
  7. 民事诉讼中执行异议的时效规定
执行程序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诉讼文书合同下载

  1. 离婚房产分割起诉状范本
  2. 抚养权起诉状范本
  3. 行政答辩状范本
  4. 劳动仲裁先于执行申请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