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1 更新时间:2024-06-06
一审程序是指人民法院审理案件时适用的程序,包括普通程序和简易程序。普通程序是《民事诉讼法》规定的民事诉讼当事人进行第一审民事诉讼和人民法院审理第一审民事案件所通常适用的诉讼程序。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在立案之日起6个月内审结。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最多可延长6个月;若仍需延长,则需报请上级法院批准。
第二审程序(又称上诉程序或终审程序)是指民事诉讼当事人不服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尚未生效的第一审判决或裁定,在法定上诉期间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而引起的诉讼程序。我国实行两审终审制,上诉案件经二审法院审理后作出的判决、裁定为终审的判决、裁定,诉讼程序即告终结。
(一) 上诉期间
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15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裁定的,有权在裁定书送达之日起10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二) 上诉状
当事人提起上诉时,应当递交上诉状。上诉状应当通过原审法院提出,并按照对方当事人的人数提出相应副本。
(三) 二审法院对上诉案件的处理
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上诉案件进行审理后,根据以下情形进行相应处理:
(一) 审判监督程序的概念
审判监督程序又称再审程序,是指由有审判监督权的法定机关和人员提起,或由当事人申请,由人民法院对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调解书再次审理的程序。
(二) 审判监督程序的提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