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92 更新时间:2023-10-16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的规定,一般情况下,名下没有财产的人通常没有债务清偿能力,因此不能作为债务保证人。然而,如果能够证明该人具备债务清偿能力,并经债权人同意,那么可以作为保证人。
第六条:保证是指保证人和债权人约定,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保证人按照约定履行债务或者承担责任的行为。
第七条:具有代为清偿债务能力的法人、其他组织或者公民,可以作为保证人。
根据法律规定,在不同情况下,保证人需要承担以下责任:民事责任、民事连带责任、担保(保证)责任、赔偿责任。
1、如果担保合同是主合同的从合同,且主合同无效,那么担保合同也无效。如果担保合同有其他约定,应按照约定执行。如果确认担保合同无效后,债务人、保证人、债权人有过错的,应根据各自的过错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2、如果企业法人的分支机构未经法人书面授权或者超出授权范围与债权人订立保证合同,那么该合同无效或者超出授权范围的部分无效。如果债权人和企业法人有过错,应根据各自的过错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如果债权人无过错,由企业法人承担民事责任。
1、如果在保证合同中约定保证人与债务人对债务承担连带责任,那么这种保证被称为连带责任保证。当连带责任保证的债务人在主合同规定的债务履行期届满后没有履行债务时,债权人可以要求债务人履行债务,也可以要求保证人在其保证范围内承担保证责任。
2、如果当事人对保证方式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那么按照连带责任保证承担保证责任。
3、如果同一债务有两个以上保证人,保证人应根据保证合同约定的保证份额承担保证责任。如果没有约定保证份额,保证人承担连带责任。债权人可以要求任何一个保证人承担全部保证责任,而保证人都有义务担保全部债权的实现。
如果在保证合同中约定,当债务人不能履行债务时,由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那么这种保证被称为一般保证。一般保证的保证人在主合同纠纷未经审判或者仲裁,并且债务人财产依法强制执行仍不能履行债务之前,对债权人可以拒绝承担保证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