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当得利的法律依据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债权债务 > 债的种类 > 不当得利法律知识

不当得利的法律依据

点击数:13 更新时间:2020-05-25

 
143610
什么样的行为算是不当得利您知道吗?我们该怎么理解这个不当得利呢?在我国对于不当得利的法律依据有哪些呢?今天手心律师网小编就针对这几个问题搜集整理了以下资料为您答疑解惑,希望可以帮到您。

不当得利的法律依据

我国民事立法关于不当得利只有两个条文

1.《民法通则》第92条:“没有合法根据,取得不当利益,造成他人损失的,应当将取得的不当利益返还受损失的人”。

2.《最高人民法院关予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131条规定:“返还的不当利益,应当包括原物和原物所生的孳息。利用不当得利所取得的其他利益扣除劳务管理费用后,应当予以收缴。”

《民法通则》对不当得利的构成要件和法律效果作了原则性的规定,司法解释对不当得利的返还标的、返还范围也做了较为具体的规定。但对不当得利的规定过于原则,对不当得利的返还客体未做区分,没有明确的受益人主观是善意还是恶意的。司法解释中对“返还不当利益”的界定不完备,不当得利的返还范围并不限于原物及其孳息。“利用不当得利所取得的其他利益”解释不明确。现行法规价格偿还的计算方法,善意受领人在所得利益不存在时免除的返还义务以及转得人的返还义务等未作规定。

虽然我国《民法通则》与司法解释对不当得利都有立法规定但由于这一制度的规定的粗糙,太过抽象化,概括化,造成了我国不当得利制度的适用困难。法官在审判此类案件时只能依据“衡平”的原则来确定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和应返还的范围。但是法官的素质良莠不齐,与要求法官有较强的正义感和较高的专业素养相差甚远。法官的认识不同,会造成相类似的案件出现巨大的差异。

延伸阅读
  1. 拾得遗失物不归还可能面临的法律后果
  2. 无因管理和不当得利的定义与特征
  3. 不当得利纠纷中的举证责任分配
  4. 债权的法律解释和分类
  5. 投资不成是否构成不当得利

债的种类热门知识

  1. 教师资格证借给别人办资质需要承担责任吗
  2. 山西阳曲县法院调解:韩某夫妇应赔偿张某1200元损失
  3. 行政处罚的追责时效
  4. 老赖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构成要件及处罚
  5. 表见代理与善意取得的区别
  6. 收支性融资风险的规避策略
  7. 民间借贷的诉讼时效及其计算方法
债的种类知识导航

民间借贷解决方案

  1. 非法经营罪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抵押担保
  4.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5. 债务人不按约定使用借款引起的纠纷
  6. 借款因无书面合同(欠条)引起的纠纷
  7. 金融借款纠纷

债权债务合同下载

  1. 民间借贷还款协议书范本
  2. 公司还款协议书范本
  3. 房地产抵押合同范本
  4. 担保借条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