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8 更新时间:2024-03-04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被执行人在银行的贷款保证金账户内的资金,在构成质押担保的情况下,仅能采取控制性措施,而不能采取处分性措施。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第六十三条的规定,动产质押是指债务人或者第三人将其动产移交债权人占有,并将该动产作为债权的担保。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有权依照该法规定,以该动产的折价或者以拍卖、变卖该动产的价款优先受偿。
根据上述规定,债务人或者第三人为出质人,债权人为质权人,移交的动产为质物。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八十五条的规定,债务人或者第三人将其金钱以特户、封金、保证金等形式特定化后,移交债权人占有作为债权的担保。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可以以该金钱优先受偿。
所谓合同履约保证金,是指在大型招标项目、工程招标、政府采购项目或者拍卖中,为了防止各种不确定性和风险,以及考察中标单位是否有实力完成该采购项目而设立的一种程序。那么,履约保证金的作用是什么呢?
履约保证金的主要作用是约束主体,即项目中标人。它保证了合同的完全履行,确保按照合同约定的质量、标准和工期条款履行合同。为了控制中标人在合同履行过程中的折扣与水分问题,要求中标人在合同执行前交纳一定数额的履约保证金,并根据合同随时进行考核验收。如果发现问题,要求在限定的时间内进行整改,否则将可能没收或部分扣除履约保证金。在具体操作中,误期赔偿费也可以从应付货款或履约保证金中扣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