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4 更新时间:2024-01-18
一审诉讼案件的受理需要满足以下条件:1)明确的被告;2)明确的诉讼请求;3)明确的损害后果;4)明确的医患关系;5)受诉法院具有管辖权。
原告在起诉时需要准备以下材料:1)原告的身份证明;2)被告的主体证明;3)起诉状;4)医疗病历资料;5)损害后果的证明资料;6)原告发生经济损失的证据材料。
原告起诉时需要交纳诉讼费和律师费。诉讼费根据起诉标的大小而不同,律师费根据与律师签订的合同确定。
原告胜诉必须同时具备以下四个条件:1)明确的损害后果;2)医疗行为存在过错;3)医疗过错与损害后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4)诉讼时效内。
原告的举证责任是证明与被告存在医患关系和损害后果。
被告的举证责任是证明医疗行为是否存在过错和与损害后果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
医疗行为和过错是否存在以及与损害后果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证明:1)法院直接认定;2)医疗事故鉴定;3)司法鉴定。
法院可以直接认定医疗机构承担责任的情形包括:1)医疗机构举证不能;2)医疗机构未履行告知义务;3)医疗机构医务人员非法行医;4)提供不合格的药品或医疗器械;5)医疗过错非常明显;6)其他情况。
诉讼时效为一年,超过时效将导致原告丧失胜诉权。诉讼前进行医疗事故鉴定或书面协商或行政调解的情况可以延长诉讼时效。
举证期限由法院的举证通知书确定,一般在法院开庭前完成。
上诉期限为收到一审判决书之日起15日内,超过期限将导致一审判决生效。上诉案件需要缴纳与一审相同的诉讼费,律师费需要重新签订合同。
上诉请求不能增加新的诉讼请求,增加的诉讼请求或反诉需要另案起诉。二审胜诉的关键包括:1)发现新的证据;2)一审法院认定的关键事实存在错误;3)一审法院适用法律不正确;4)存在枉法裁判的情形。
二审法院的处理结果根据情况有以下几种可能:1)原判决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维持原判决;2)原判决适用法律错误,依法改判;3)原判决认定事实错误或不清、证据不足,撤销原判决,发回原审法院重审或改判;4)原判决违反法定程序,可能影响案件正确判决,撤销原判决,发回原审法院重审。
对生效的法院判决,当事人应当在2年内提出申诉。申诉的情形包括:1)有新的证据能够推翻原判决;2)原判决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不足;3)原判决适用法律错误;4)人民法院违反法定程序,可能影响案件正确判决;5)审判人员有违法行为。
对生效的调解书,可以再审的情形包括:1)有证据证明调解违反自愿原则;2)调解协议违反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