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5 更新时间:2024-03-23
在发生医疗纠纷时,患者应立即采取行动,复制病历中的客观性病历资料,并封存主观性病历资料以及与不良后果相关的实物证据,如疑似输液、输血、注射、药物等。客观性病历资料包括门诊病历、住院志、体温单、医嘱单、化验单、医学影像检查资料等。患方有权要求医疗机构提供复印服务,并在复印的病历资料上加盖证明印章。主观性病历资料包括死亡病例讨论记录、疑难病例讨论记录、上级医师查房记录、会诊意见、病程记录等。患方无权要求复印这些资料,但可以要求封存。医患双方应共同封存和启封实物证据,由医疗机构保管。
在医疗纠纷的法院审理中,法官往往需要依赖医疗技术鉴定结论来确定医疗侵权责任。而医疗技术鉴定结论的形成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病历资料。可以说,病历资料在医疗纠纷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医疗机构在发生医疗纠纷后最有可能的行为就是擅自伪造或修改病历资料。因此,患方应当及时复制、封存病历资料,以防止医疗机构篡改。只有保证病历资料的真实性,才能最大限度地维护患方的权益。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规定,医疗侵权损害赔偿案件中,医疗机构承担举证责任倒置。医疗机构需要提交全部病历资料,并举证证明其医疗行为不存在过错,以及医疗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医疗机构对于这些举证责任主要是通过委托医疗鉴定来完成。如果医疗机构不能提供证据证明自身无过错或无因果关系,也不申请法院委托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或医疗差错司法鉴定,将承担举证不能的法律后果,甚至可能被判决承担医疗侵权损害赔偿责任。
尽管医疗机构承担了举证责任倒置,但患方仍需承担证明医疗侵权损害基本事实的举证责任。患方需要证明医疗关系的成立,损害结果的存在以及所主张赔偿的合理性和具体数额。病历和收费单据是证明医疗关系存在的重要证据,患方应妥善保存。对于造成残疾的情况,还需要委托人身伤残等级鉴定并提供鉴定报告。此外,患方还有义务向法院或鉴定机构提交未建立门诊档案的门诊病历。
需要注意的是,医疗侵权损害赔偿案件中的举证责任倒置仅涉及医疗差错和因果关系,患方仍需完成基本的举证责任。只有在患方完成了侵权损害事实的基本举证责任之后,才会触发医疗机构的举证责任倒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