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能刑事诉讼有哪些规定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行政与行诉 > 行政诉讼法 > 行政诉讼法律法规法律知识

职能刑事诉讼有哪些规定

点击数:12 更新时间:2024-05-16

 
133222
刑事诉讼职能是指根据法律规定,刑事诉讼主体在刑事程序中所承担的特定职责或可以发挥的特定作用。在现代刑事诉讼中,由于控诉与审判的分离、被告人获得为自己辩护的权利,形成控、辩、审三种基本诉讼职能共存的局面。

控诉职能的法律意义

控诉职能是指在刑事司法程序中,向人民法院揭露、证实犯罪事实,并要求法院对被告人作出刑罚决定的职能。控诉职能的存在是为了满足国家惩罚犯罪的客观需要。行使控诉职能的主体包括公诉人、自诉人和被害人等。

1. 公诉人

公诉人是指由国家机关授权代表国家行使控诉职能的法律专业人员。他们负责在刑事审判中,以公益为目标,揭露和证实被告人的犯罪事实,并要求法院依法判处相应的刑罚。

2. 自诉人

自诉人是指直接受到犯罪侵害的个人或组织,根据法律规定,可以自行向法院提起诉讼并行使控诉职能。自诉人在刑事审判中,有权揭露和证实被告人的犯罪事实,并要求法院依法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责任。

3. 被害人

被害人是指直接受到犯罪侵害的个人或组织。被害人在刑事审判中,可以作为控诉职能的行使主体之一,向法院提供证据,揭露和证实被告人的犯罪事实,并要求法院对被告人作出刑罚决定。

辩护职能的法律意义

辩护职能是指在刑事司法程序中,针对犯罪嫌疑或指控进行反驳,以证明犯罪嫌疑或指控不存在或不成立,要求法院宣布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无罪、罪轻或减轻、免除刑罚处罚的职能。辩护职能的产生与人权、民主思想的传播、程序公正化观念的发展以及宪政制度的建立密切相关。行使辩护职能的主体包括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辩护人等。

1. 犯罪嫌疑人

犯罪嫌疑人是指被警方或其他执法机关怀疑涉嫌犯罪的个人。犯罪嫌疑人在刑事审判中,有权行使辩护职能,提出辩护意见,反驳指控,并要求法院宣布自己无罪。

2. 被告人

被告人是指在刑事审判中被控告犯有罪行的个人。被告人在刑事审判中,有权行使辩护职能,提出辩护意见,反驳指控,并要求法院宣布自己无罪或减轻、免除刑罚。

3. 辩护人

辩护人是指受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委托,代表其行使辩护职能的法律专业人员。辩护人在刑事审判中,负责为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提供法律援助,提出辩护意见,反驳指控,并争取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获得无罪或减轻、免除刑罚的判决。

审判职能的法律意义

审判职能是指通过审判确定被告人是否犯有被指控的罪行,以及决定是否对其处以刑罚以及何种刑罚的职能。审判职能的存在是基于公正处理刑事案件的需要以及权利运行的科学要求。行使审判职能的唯一主体是人民法院。

延伸阅读
  1. 刑事诉讼的法律主体
  2. 刑事诉讼法对强制医疗的规定存在执行主体问题
  3. 刑罚罚金什么时候交的啊
  4. 刑罚罚金怎么缴纳到法院执行
  5. 逮捕后的取保候审资格

行政诉讼法热门知识

  1. 法律咨询:行政诉讼共同地域管辖有哪些情况?
  2. 全面、系统地进行认证
  3. 行政起诉状的合义、功能
  4. 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
  5. 行政机关处理自由裁量案件的调解程序及原则
  6. 我国《行政诉讼法》对各级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行政案件的权限规定如下:
  7. 行政诉讼的管辖范围
行政诉讼法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