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处罚的追究时效为几年,如何计算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行政与行诉 > 行政诉讼法 > 行政受案范围法律知识

行政处罚的追究时效为几年,如何计算

点击数:14 更新时间:2024-07-21

 
132753

行政处罚的追究时效及计算方法

无论是刑事案件还是民事案件,都存在追诉时效的问题。如果超过了追诉时效还没有进行追诉的话,犯法者就有可能逍遥法外。因此,人们必须要对于各种处罚的追诉时效有一定的认识。那么,行政处罚的追究时效为几年,如何计算呢?

行政处罚的追究时效

我国《行政处罚法》规定,行政处罚的追究时效为2年。在违法行为发生后2年内未被行政机关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此外,《税收征收管理法》规定,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在5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

行政处罚追究时效的计算方法

行政处罚的追究时效,从违法行为发生之日起计算。违法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

具体解释

所谓行政处罚追究时效,是指在违法行为发生后,对该违法行为有处罚权的行政机关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未发现这一违反行政管理秩序行为的事实,超过法律规定的期限才发现的,对当时的违法行为人不再给予处罚。

根据《行政处罚法》第二十九条第一款的规定,违法行为在二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第二款规定:前款规定的期限,从违法行为发生之日起计算;违法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

要正确理解该条的规定,应把握三点:

1. 发现时间的界定

该条的“发现时间”是指行政机关的立案时间,不是行政机关作出行政处罚的时间。

2. 违法行为发生之日的界定

“违法行为之日”是指违法行为完成或者停止日。例如,在运输违禁物品的情况下,应从最后一天将违禁物品转交他人的日子开始计算。对于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违法行为,应从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例如,某公民自从接通电源时就开始偷电,该案的行政处罚追究时效应当从该公民停止偷电之日起计算。又如某人违法占地建住宅,其行为的行政处罚追究时效应当从某人拆除住宅,退出土地之日起计算。

3. 超出追究时效的处理

行政机关在行政处罚追究时效期限内发现违法行为,但最后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时超过行政处罚追究期限的,对这种情况法院不以超出行政处罚追究时效处理。

延伸阅读
  1. 行政处罚的适用条件限制
  2. 偷逃税款的追诉时效问题
  3. 违章搭建的法律问题详解
  4. 行政拘留的定义和适用条件
  5. 行政处罚信用影响的时效

行政诉讼法热门知识

  1. 行政诉讼法中的诉讼程序
  2. 行政诉讼的范围和类型
  3. 行政诉讼的定义和作用
  4. 行政复议的申请条件和程序
  5. 行政案件的指定管辖
  6. 行政诉讼中的认证规则
  7. 行政诉讼证据中的书证是否可以单独作为定案依据
行政诉讼法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