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强制执行归档时限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行政与行诉 > 行政强制法 > 行政强制执行法律知识

行政强制执行归档时限

点击数:8 更新时间:2024-02-05

 
129959

行政强制执行归档时限的法律规定

行政强制执行归档是指行政机关办理完毕且有保存价值的文件,经过整理后交由档案室或档案馆保存的过程。归档是国家规定的一项制度,也被称为“归档制度”。行政强制执行的归档时限一般是结案后,并且在半年内移交至相应机构。

1.1 《行政强制法》对行政强制、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强制执行的规定

2011年6月,《行政强制法》颁布,并于2012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根据该法第二条的规定,行政强制包括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强制执行。行政强制措施是指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为制止违法行为、防止证据损毁、避免危害发生、控制危险扩大等情形,依法对公民的人身自由实施暂时性限制,或者对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财物实施暂时性控制的行为。行政强制执行是指行政机关或申请人民法院,对不履行行政决定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依法强制履行义务的行为。《行政强制法》将行政强制措施与行政强制执行合二为一,并在同一法中将它们分别规定,既基于行政强制措施与行政强制执行的共性,又基于它们在法律设定和适用上的严格区别。

1.2 已有文献中对档案行政强制的定义

在《行政强制法》颁布之前,档案学界对档案行政强制的研究非常有限,只有两个定义。李建芳认为,档案行政强制是档案行政主体为实现法律规定的状态或防止危害社会的行为而对义务人采取的迫使其履行义务的具体档案行政行为。胡春华认为,档案行政强制是指档案行政主体及由档案法律法规授权的其他组织为了实现档案行政管理目的,依法采取强制手段强制不履行法定义务的相对人履行义务或达到与履行义务相同状态的一种档案行政行为。这两个定义共同点在于,档案行政强制是档案行政主体的强制性行政行为,是为使相对人履行义务而采取的行政行为。不同点在于,李建芳认为档案行政强制是为了防止危害社会的具体档案行政行为,而胡春华认为实施档案行政强制的主体还应包括由档案法律法规授权的其他组织。与《行政强制法》第二条的规定相比,上述概念存在界定不清和混淆模糊的问题。

1.3 档案行政强制、档案行政强制措施和档案行政强制执行的界定

根据《行政强制法》对行政强制、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强制执行的规定,以及已有的档案行政管理工作和研究成果,笔者认为,档案行政强制包括档案行政强制措施和档案行政强制执行。档案行政强制措施是指档案行政管理机关在档案行政管理过程中,为制止档案违法行为、防止档案实体损毁、避免危害档案实体事件的发生、控制档案实体危险扩大等情形,依法对行政相对人的档案实体或财物实施暂时性控制的行为。档案行政强制执行是指档案行政管理机关或申请人民法院,对于不履行档案行政决定的行政相对人依法强制其履行义务的行为。

延伸阅读
  1. 滞纳金的法律性质
  2. 根据新《行政诉讼法》第十二条规定的行政诉讼范围
  3. 法律咨询:行政强制执行的主体有哪两类?
  4. 行政强制执行的合理原则与行政法中的合理原则的关系
  5. 税收强制执行措施的对象

行政强制法热门知识

  1. 购买经济适用房贷款所需材料清单
  2. 行政本位模式与司法本位模式的比较
  3. 从理论角度看行政听证程序的意义
  4. 扰乱单位秩序拘留程序
  5. 证据先行登记保存的含义
  6. 如何申请成为人民陪审员
  7. 行政拘留: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一种行政处罚
行政强制法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