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行政强制执行主体模式是什么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行政与行诉 > 行政强制法 > 行政强制措施法律知识

我国行政强制执行主体模式是什么

点击数:9 更新时间:2023-11-22

 
129539

我国行政强制执行权的分配问题

1. 行政实体法律关系的不对等决定了行政强制执行权可由行政机关实施

在行政实体法律关系中,行政机关与行政相对人处于不平等的地位,行政机关是管理者,行政相对人是被管理者。因此,当行政相对人不履行其义务时,行政机关无需借助于法院的力量强制相对人履行义务,而完全可以依靠行政系统的内部力量。行政处理具有强制执行力量是由于公共利益的需要。行政机关为了公共利益所作出的决定,如果公民可以拒绝执行,公务将无法实施,国家将成为无政府状态。行政法律关系的不对等特点决定了行政行为具有效力优先性,一旦成立就假定为符合法律规定,除非由相对人提起复议、诉讼并由生效裁判撤消、变更,这被有的学者称为行政行为的“先定力”。

2. 行政强制执行权的性质决定了应该将法院执行作为辅助措施

行政强制执行主体是由行政强制执行权的性质决定的,也是由司法权的性质决定的。行政强制执行的前提是具体行政行为,而行政机关做出具体行政行为依据的是行政权力,则行政强制执行权同做出行政行为的权力一样,都属于行政权。司法的内涵应当是“司法机关依法对争议所作的具有法的权威的裁判”,其本质是“权威裁判”。它具有事后性、消极性、最终性的特点。而我国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实际上是一种事前审查,即具体行政行为在被法院强制执行前,法院要对其进行合法性审查。我们应该将法院置于行政强制执行主体中的次要地位,起辅助作用。

相关制度的具体设计与完善

1. 行政强制执行权的设定

行政强制的设定是行政强制执行的基础,因行政强制执行关系到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重大利益,故对其设定,必须加以严格限制。目前中国的现状是法律中并没有规定谁有权设定行政强制执行权,而各种法律、行政法规、和部委规章等都有对行政强制执行权的规制。笔者建议,在《行政强制法》中应明确规定:(1)法律可以设定任何事项的行政强制执行;(2)行政法规可以设定除限制人身自由以外的其他事项的行政强制执行;(3)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文件均不能自行设定任何事项的行政强制执行。

2. 行政强制执行权的划分标准

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进一步划分行政强制执行权在行政机关和人民法院之间的权限。这些标准包括:执行标的所采取的强制措施、案件的业务性质、时间的紧迫性以及强制执行的方式。根据这些标准,可以将行政强制执行划分为对人身、行为、财产的强制执行三类,并确定由行政机关或人民法院执行。此外,应考虑到不同行政相对方的经济能力和地区差异,制定不同的金额标准来划分财产强制执行行为的执行主体。同时,应确立最小损害原则和对被执行人基本生活保障原则,兼顾公共利益和相对人的权益。

延伸阅读
  1. 滞纳金的法律性质
  2. 行政处罚移交法院强制执行的时间
  3. 土地行政处罚决定书
  4. 根据新《行政诉讼法》第十二条规定的行政诉讼范围
  5. 政府拒不履行行政复议决定的处理办法

行政强制法热门知识

  1. 购买经济适用房贷款所需材料清单
  2. 行政本位模式与司法本位模式的比较
  3. 从理论角度看行政听证程序的意义
  4. 扰乱单位秩序拘留程序
  5. 证据先行登记保存的含义
  6. 如何申请成为人民陪审员
  7. 行政拘留: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一种行政处罚
行政强制法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