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5 更新时间:2024-08-31
刘俊海指出,改革不仅在债权人保护机制方面进行了创新,还加强了事后权利救济机制。例如,《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方案》强调建立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体系,完善信用约束机制,加强司法救济和刑事惩治。
刘俊海解释道,虽然股东有权注册一元公司,但为了展示自身的资本实力与信用,通常不会满足于注册一元公司。理性债权人也会对一元公司保持警觉。
刘俊海指出,股东认缴注册资本构成对社会公众和潜在债权人的承诺。如果公司资不抵债,陷入破产偿债程序,认缴天价注册资本的股东必须在承诺范围内对债权人承担连带清偿责任。
刘俊海指出,出现了承诺出资期限过长的问题。在通常情况下,股东按照章程约定的出资金额、方式和时间履行出资义务。但公司进入清算程序时,股东实际缴纳出资的义务已经加速生效。
刘俊海表示,如果一人股东不能慎独自律,导致个人与一人公司的财产和人格混同,就会面临连带责任风险。
刘俊海指出,公司注册资本认缴制的确立和最低注册资本制的废除并不会损害债权人利益。债权人保护的关键在于债务人公司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刘俊海认为,全面深化工商登记制度改革需要其他政府部门的参与,消除监管盲区,提升监管合力。关键是基于工商部门的经济户籍库,全面整合工商部门、央行、税务、公安、海关、法院等国家机关的诚信数据库,实现公司信用信息数据库的互联互通。
刘俊海解释说,先证后照制度改革不仅可以降低公司设立成本,促使公司尽快开展商事活动,还可以推动行政审批部门的审批制度改革。
刘俊海指出,改革并不意味着虚假出资和抽逃出资零风险。新《公司法》等相关法律对违法者有处罚规定。
刘俊海表示,在年报中弄虚作假的公司将受到行政处罚,并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超过三年拒绝修复信用的公司将永久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并被列入严重违法企业黑名单。
记者:刘长忠
来源: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