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5 更新时间:2023-12-22
保险合同涉及的民事主体通常被区分为保险合同的当事人与保险合同的关系人。保险合同的当事人包括投保人、被保险人和保险人,他们参与保险合同关系,享受保险权利并承担保险义务。
保险人,又称承保人,是指与投保人订立保险合同,收取保险费,并在保险事故发生或保险期满时承担损失赔偿或给付保险金责任的保险经营组织。根据《保险法》的规定,我国保险人必须是依法设立的保险公司,其他单位和个人不得经营商业保险业务。因此,在我国保险合同中,保险人指的是依法经营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属于企业法人。
投保人,又称要保人,指与保险人订立保险合同,并负有支付保险费义务的人。投保人与保险人是保险合同的当事人,投保人是保险人的相对人。投保人可以是自然人、法人或其他非法人组织。
根据我国《保险法》规定,投保人必须对保险标的具有保险利益,否则保险合同无效。在大多数情况下,投保人与被保险人是同一人,在订立合同时是投保人,合同成立后就是被保险人,这称为“为自己投保的保险”。在投保人与被保险人不是同一人的情况下,投保人可能为被保险人代理投保,也可能是为被保险人的利益而投保,这称为“为他人投保的保险”。
被保险人是指其财产或人身受保险合同保障,当保险事故发生或保险期满时享有保险金请求权的人。对于“为自己投保的保险”,被保险人与投保人是同一人,被保险人是保险合同的当事人。对于“为他人投保的保险”,投保人与被保险人是不同的人,此时的被保险人学理上一般被称作是保险合同的关系人,但也有人将其视为合同的当事人。
被保险人在保险事故发生或保险期满时,享有保险赔偿请求权或保险金给付请求权。对财产保险,被保险人必须是保险标的的所有人或其他权利人,在保险事故发生时遭受经济利益损失。对人身保险,被保险人以自己的生命或身体作为保险标的,保险事故发生或保险期满时,被保险人基于自己的人身或生命健康遭受到损害或约定的利益期限届至而有权请求保险金给付。在没有指定受益人的条件下,被保险人是保险合同中法定的享有保险金请求权的人。
保险合同是一项民事行为,也是一项合同行为。因此,保险合同的成立不仅受保险法的调整,还应当受民法和合同法的调整。保险合同的成立要符合民事法律行为的要件和合同的成立要件。
根据我国合同法第十三条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时,采取要约和承诺的方式。根据我国《保险法》第十二条规定,投保人提出保险要求,经保险人同意承保,并就合同的条款达成协议,保险合同成立。根据这一规定,保险合同的一般成立要件有三个:投保人提出保险要求,保险人同意承保,保险人与投保人就合同的条款达成协议。这三个要件实质上是合同法所规定的要约和承诺过程。因此,保险合同原则上应当在当事人通过要约和承诺的方式达成意思一致时即告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