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赔偿具有哪些特征
点击数:8 更新时间:2023-11-14
行政赔偿的特征问题
行政主体引起的行政赔偿
行政主体的定义和构成
行政主体是指享有行政权、能够实施行政行为并构成行政赔偿的主体。行政主体通常由行政人员组成,行政行为由行政人员作出。因此,行政主体往往具体化为相关的行政人员。如果没有行政主体,就无法构成行政赔偿。司法机关作为司法权主体,行政机关作为机关法人,行政人员作为公民等,引起的赔偿都不属于行政赔偿范畴。
行政行为引起的行政赔偿
只有行政行为,即行政主体行使行政权力和执行公务的行为,才能构成行政赔偿。非行政行为,如立法机关的立法行为、司法机关的司法行为,行政机关的民事行为以及行政人员的个人行为等,都不能构成行政赔偿。
违法行政行为引起的行政赔偿
只有违法行政行为才能构成行政赔偿,合法行政行为不能构成行政赔偿。行政赔偿的要件仅在于行政行为客观上的违法行为,而不在于行政主体主观上是否有过错。
合法权益造成损害引起的行政赔偿
行政赔偿是因行政主体违法行政侵犯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并造成损害而引起的。首先,违法行政行为侵犯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只有当违法行政行为侵犯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才能构成行政赔偿。如果侵犯的不是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则不能构成行政赔偿。如果行政行为有利于相对人的违法减免税,也不能构成行政赔偿。如果剥夺的是相对人的非法利益,同样不能构成行政赔偿。其次,行政侵权造成了实际损害。如果违法行政行为未造成实际损害,例如不举行听证但未影响相对人的实体权利义务,或者该行政损害不是由该行政行为造成,例如由于相对人本人的过错造成,都不能构成行政赔偿。
国家承担的行政赔偿责任
行政赔偿责任由国家承担。行政主体是由国家设立的,其职能属于国家职能,行政权力也属于国家权力。行政主体及其行政工作人员行使职权所实施的职务活动是代表国家进行的,本质上是一种国家活动。因此,当行政主体违法实施行政行为,侵犯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并造成损害时,应由国家承担赔偿责任,而不是由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承担赔偿责任。然而,正如行政主体代表国家行使行政职权一样,行政主体也是国家向受害人承担赔偿责任的代表,即赔偿义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