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7 更新时间:2024-08-20
狭义的行政处罚是指行政机关或其他行政主体根据法定职权和程序,对违反行政法规但尚未构成犯罪的相对人进行行政制裁的具体行政行为。广义的行政处罚还包括企事业单位规定的一些行政人事处罚内容。
处罚公正原则要求行政处罚的设定和实施必须与相对人的违法事实、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相当。行政机关在处罚中应平等对待受罚者,采用同一尺度进行处理。
处罚公开原则要求行政处罚的依据、过程及结果必须公开。除非可能危害公共利益或其他公民或组织的合法权益并经法律、法规特别规定,行政机关应向当事人公开有关行政处罚的法律规范、执法人员身份、主要事实根据等相关情况。
一行为不再理。行政主体对行为人的第一个处理尚未失去效力时,不能基于同一事实和理由给予第二次处理,除非第二个处理是对第一个处理的补充、更正或补正。若第一个处理违法不当,行政主体应先撤销再重新处理。若第一个处理合法正确但未达行政目标,行政主体应充分考虑信赖保护原则,必要时应给予受损失的相对人一定的补偿。
一行为不再罚。除非法律明确规定或根据基本法理和法律规则合理推定,行政主体应严格遵循一个行为一次处罚的原则,不得对同一行为多次处罚。
一行为不再同种罚。对于行为人的同一违法行为,行政主体不得给予两个以上相同种类的处罚。这主要指一个违法行为触犯多个法律条文的情形。一旦出现规范竞合,各个法律条文对应的行政主体应根据不同理由分别作出处罚,以体现相对公平和公正。
一行为不得两次以上罚款。对于行为人的同一违法行为,无论触犯几个法律条文、构成几个处罚理由,以及由几个行政主体实施处罚,只能给予一次罚款。若几个行政主体都有权罚款,根据效力优先原则,先罚款的行政主体的处罚有效。
根据行政处罚法规定,当事人对当场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不服,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因此,只要当事人对处罚不满意,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选择适当的救济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