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强制措施的期限是多久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行政与行诉 > 行政处罚法 > 行政处罚实施法律知识

采用强制措施的期限是多久

点击数:7 更新时间:2020-05-25

 
125942
行政强制措施分为很多种,其目的都是为了对公民、法人以及其他组织实施暂时性的控制,或者说告知其权利以及义务。所有的强制措施都是有时间界定的。那么采用强制措施的期限是多久?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了相关的内容,希望对您有帮助。

采用强制措施的期限是多久

一、行政强制措施期限的规定

根据《行政强制法》第二十五条的规定,查封、扣押的期限不得超过30日;情况复杂的,经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30日。查封、扣押的期间不包括检测、检验、检疫或者技术鉴定的期间。

根据《行政强制法》第二十七条的规定,行政机关采取查封、扣押措施后,应当及时查清事实,在本法第二十五条规定的期限内作出处理决定。对违法事实清楚,依法应当没收的非法财物予以没收;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销毁的,依法销毁;应当解除查封、扣押的,作出解除查封、扣押的决定。

二、对不同性质财物采取强制措施的分析

查封、扣押措施是为制止违法行为、防止证据损毁、避免危害发生、控制危险扩大,依法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财物实施的暂时性控制。

对于仅仅为防止证据损毁而采取的查封、扣押强制措施,因财物本身没有危害和危险,工商机关在固定证据完毕后,即可解除查封、扣押,而不需等待对整个案件的处理决定。

对于为制止违法行为、避免危害发生、控制危险扩大等采取的行政强制措施,由于财物本身存在危害和危险,必须在案件办理过程中对财物加以控制,直至最终作出没收的处罚决定。在办理案件时,不适宜对这类财物解除查封、扣押,应当在行政强制措施期限内对整个案件作出处理决定,没收非法财物。

三、正确理解《行政强制法》中的“作出处理决定”

(一)工商机关负责人批准行政处罚建议到最终形成行政处罚决定所需的时间

1.告知的时间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处罚程序规定》第五十二条对告知程序作出了具体的规定。告知程序中,如果无法采取口头形式、书面形式(直接送达、邮寄送达、委托送达)告知的,应以公告形式告知。自当事人签收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或者办案机关挂号寄出之日起15日内,或者自公告之日起15日内,当事人未行使陈述、申辩权,也未作任何其他表示的,视为放弃此权利。

由此可见,告知程序的必要时间可能为16日。1日内采取直接送达方式不成功,当日就公告或邮寄挂号信。当事人在公告(挂号信寄出)后有15日可以行使陈述、申辩的权利。

2.听证的时间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处罚案件听证规则》中的时间要求是:工商机关在接到听证申请3日内确定听证主持人;案件调查人员3日内,将案卷移送听证主持人;听证主持人5日内确定听证的时间、地点;听证主持人在举行听证7日前通知当事人、案件调查人员,即听证需在通知之日起的7日后举行;听证过程中,听证主持人可以作出延期、中止、终止听证的决定。听证结束后,听证主持人在5个工作日内写出听证报告并签名,连同听证笔录上报本机关负责人。

根据上述时间要求,如果当事人要求举行听证,听证程序最少要9日:1日内确定听证主持人,案卷交听证主持人,确定听证时间、地点,通知当事人及案件调查人员;7日等待听证;1日举行听证,写出听证报告并报本机关负责人。

3.作出处罚决定的时间

(一)作出处罚决定与听证程序中的最后1日重合,可以使程序所需时间最少。

综上所述,工商机关负责人从批准行政处罚建议到最终作出处罚决定,如果经历公告送达告知书、当事人在公告的最后1日提出听证申请,那么履行程序所需的最短时间为25日(16+9)。

(二)《行政强制法》中“作出处理决定”的含义

对查封、扣押的财物需作出没收收理的,如果《行政强制法》第二十七条中的“作出处理决定”是指最终的处罚决定的话,那么执法人员在调查时,就必须预留出至少25日,以供工商机关负责人批准行政处罚建议后办案机关走后续程序。结合《行政强制法》规定的“查封、扣押的期限不得超过三十日”,执法人员对一般案件的调查时间最多5日。

如果执法人员预留的时间不能确保完成后续程序,那么就需要解除行政强制措施,将最终需要没收的非法财物发还当事人,这就无法达到为制止违法行为、避免危害发生、控制危险扩大等情形而采取行政强制措施的目的。

延伸阅读
  1. 夫妻一方债务的执行问题
  2. 法院罚金的执行问题
  3. 人民检察院对刑事诉讼规则第四百三十四条的解读和重点监督内容
  4. 刑事犯罪中的罚金缴纳问题
  5. 单处罚金是否构成前科

行政处罚法热门知识

  1. 一个案子两个违法实施如何处罚
  2. 行政处罚违纪党员处理程序
  3. 行政处罚的定义和种类
  4. 行政执法人员的主要权利
  5.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的规定,对于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应当给予行政处罚
  6. 提供虚假学历入职是否构成违法行为
  7. 城管是否具有执法权的问题
行政处罚法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