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5 更新时间:2024-02-07
在面对恶意投诉时,处理投诉的相关负责人应当与投诉内容相关的业务部门进行沟通,全面了解事实,以制定下一步的处理方案。需要注意的是,被投诉的人或单位可能存在过失,但具体经办人可能会隐瞒事实,因此在核实事实时不能完全相信其说法,还需根据投诉内容全面了解事实,以免被动。此外,核实事实时不仅要调查案件本身事实,还需了解背景事实,因为有些投诉可能是别有用心的策划,背后往往有推手。虽然调查背景事实有难度,但必须努力去做,一旦调查到线索,对于解决恶意投诉将大有帮助。
证据是事实的表现形式,在调解和诉讼中都是不可或缺的。然而,证据有时会稍纵即逝,因此需要及时固定证据,为将来解决投诉打下基础。在处理恶意投诉时,应当注意收集两方面的证据:法律抗辩证据和恶意投诉证据。前者是指在法律层面上反驳对方诉求并支持我方诉求的证据,后者则是指与恶意投诉人交涉中反映对方恶意投诉的证据。
政府或单位的参与可以事半功倍地处理恶意投诉,因此需要学会借助政府力量化解危机。例如,如果调查发现投诉是一起有预谋的敲诈行为,务必固定证据,并在适当时候以被敲诈勒索为由请求公安部门介入调查,彻底粉碎阴谋。如果恶意投诉是由同业竞争者发起的,企业可以向相关主管部门汇报,寻求政府出面维持竞争秩序。如果恶意投诉人采取极端手段,在窗口或营业场所聚众闹事,严重影响企业经营,可以向公安部门报案,要求制止破坏生产经营和工作秩序的行为,并通过公安部门施压,要求投诉人通过法律程序解决纠纷。
恶意投诉者往往会通过媒体公之于众施加压力,而经验不足的人往往迫于压力而一味迁就,但这只会导致投诉人变本加厉,而不是妥协。因此,在同意根据相关法律给予投诉人合理处理方案后,如果投诉人仍然不依不饶,必须采取主动行动。
被投诉方有权利主动联系媒体,告知事件的缘由,并出示相应的证据,要求媒体停止报道此事件。如果媒体坚持报道,被投诉方可以要求媒体给予适当篇幅报道本方对此事的说法、观点和态度,以免导致舆论误导公众。如果媒体仍然不听,作出片面报道,可以考虑请法律顾问向媒体单位发出律师函,告知利害关系。
当通过自查发现自己确实存在重要问题,而通过谈判、让步和妥协无法满足投诉者的要求时,就要丢掉幻想。无休止的让步只会让贪得无厌的投诉人得寸进尺,无法彻底解决问题。因此,此时需要主动联系媒体,发出公告,真实地阐明企业存在的问题,并给出合理的解决方案。这样做的好处有两个:一是能够变被动为主动,彻底摆脱恶意投诉人的纠缠,实现问题的根本解决;二是在社会公众心目中树立企业勇于承担责任的形象,获得正面的社会评价,从而转危为机。
恶意投诉具有破坏性,因此对待恶意投诉应保持高度警惕,切勿轻视。在谈判时,只要不违反原则,适当的妥协是可以的,但要做到灵活性和原则性相结合,息事宁人但不姑息养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