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辖权异议的客体有哪些范围
点击数:10 更新时间:2024-05-22
对于管辖权异议的客体,也就是表明态度的当时人,在一些具体的情况下当事人可以提出管辖权异议。对于管辖权异议的客体,有一些是我们必须了解的。
管辖权异议的客体范围
管辖权异议的定义
管辖权异议是指当事人对受诉法院或受移送案件的法院提出的不服管辖的意见或主张。当事人认为受诉法院或受移送案件的法院对案件无管辖权时,可以提出管辖权异议。
管辖权异议的客体
管辖权异议的客体是指在哪些情况下当事人可以提出管辖权异议,也就是在运用哪些管辖规则的情况下,一方当事人可以主张该法院无管辖权。管辖规则包括法定管辖和裁定管辖。法定管辖包括级别管辖和地域管辖,裁定管辖包括移送管辖、指定管辖和管辖权转移。在实践中,当事人提出管辖异议的多数是针对地域管辖,对此,法律和相关的司法解释有明确的规定。根据1995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当事人就级别管辖提出异议应如何处理问题的函》,级别管辖也可以成为管辖权异议的客体。至于裁定管辖能否成为管辖权异议的客体,理论上尚未达成一致意见。
移送管辖的情况
移送管辖可以通过两种途径发生。一种是法院对当事人提出的管辖权异议依法审查,如果异议成立,裁定将案件移送至有管辖权的法院审理。另一种是当事人没有提出管辖权异议,法院依职权审查后认为本院无管辖权,将案件移送至有管辖权的法院。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40条的规定,当事人可以对第一种移送管辖提出上诉,也就是赋予了当事人对此种移送管辖提异议的权利。至于法院依职权作出的移送管辖,由于其是法院的职权行为,为维护法院的权威,有学者认为应禁止当事人提异议。然而,也有学者主张,在实践中法院移送错误的情况还是存在的,应当赋予当事人提出管辖权异议的权利,以纠正其错误。笔者认为,对于法院的依职权移送管辖,民事诉讼法第36条规定受移送的法院认为受移送的案件依照规定不属其管辖,应当报请上级法院指定管辖。因此,无须再由当事人提异议。
指定管辖的问题
对于指定管辖,大多数学者认为其是法律赋予上级法院的权利,从维护上级法院权威的角度来看,不应赋予当事人管辖异议权。这样可以避免不同主体行使监督管辖权行为的交叉,防止当事人滥用诉权,实现诉讼经济。然而,对于裁定管辖能否成为管辖权异议的客体,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不能一概而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