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扫码不付钱属于诈骗吗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法 > 刑法罪名 > 破坏经济秩序罪法律知识

男子扫码不付钱属于诈骗吗

点击数:7 更新时间:2023-10-06

 
114102

移动支付诈骗行为的法律问题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相关法律规定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当事人扫描二维码后未支付款项属于诈骗行为,但在不构成犯罪的情况下,可以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定处罚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定处罚法》第四十九条的规定,盗窃、诈骗、哄抢、抢夺、敲诈勒索或者故意损毁公私财物的行为,处以五日以上十日以下的拘留,并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的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以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的拘留,并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的罚款。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的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可以并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以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可以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以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可以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当然,如果其他法律有特别规定的,将依照该规定进行处理。

移动支付存在的问题

安全问题

移动支付在用户安全方面存在许多问题。不仅涉及用户资金安全,还涉及信息安全、手机终端等多个方面。例如,手机丢失、中病毒等导致银行密码和个人信息泄露的事件屡见不鲜,这给互联网金融企业造成了损失,也会引发群众恐慌。此外,移动支付虽然使用者众多,但总金额不高,部分原因也在于安全问题的存在。

信用评估体系不完善

我国的用户和企业信用评估体系不完善,违法犯罪行为频发。由于网络犯罪的惩罚力度较小且管理难度较大,一些不法之人和无信用的企业会在获取资金后逃往国外,给民众造成损失。尤其是P2P网贷平台由于缺乏完善的信用评价体系和准入门槛较低,成为许多不法分子非法牟利的渠道。

立法监管体制不完善

尽管《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对互联网金融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规范,但支撑移动支付的立法监管体制仍然不完善。与移动支付相融合的互联网金融方面的法律还需要进一步配套,立法部门亟需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以打造一个成熟的法律体系。

市场需求及用户消费习惯问题

虽然我国手机普及率已达到90%以上,但移动支付业务数量远远不及庞大的手机用户规模。这与市场需求不足和用户传统的消费习惯有关。人们仍然习惯于传统的“一手交钱,一手交物”的商场消费或在城镇银行存贷款。人们对于通过电子货币进行移动支付的方式并不习惯,也不完全信任。
延伸阅读
  1. 故意妨害交通工具正常行驶怎么处罚?
  2. 胆管结石动手术石头没有取是医疗过失吗?
  3. 遭遇家暴时,想要保护自己应该怎么做
  4. 遭遇到家暴如何保护自己
  5. 如果遭遇了家暴应该如何保护自己

刑法罪名热门知识

  1. 员工侵占公司财产的法律处罚
  2. 隐瞒、谎报军情罪的认定
  3. 伪造、盗窃、买卖、非法提供、非法使用武装部队专用标志罪的界定
  4. 渎职罪的定义和要素
  5. 挪用公款罪的构成要件
  6. 挪用公款是否构成犯罪及相关处理措施
  7. 寻衅滋事罪是多少条
刑法罪名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