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1 更新时间:2024-03-13
根据我国刑事立法,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在服刑期间可以依法减刑。然而,如果原审人民法院发现原判决存在错误,应当按照审判监督程序给予改判。
在改判后,对已执行的刑期应在改判后的刑期中予以折抵。改判的判决书应当送达罪犯所在的劳改执行机关和作出原减刑裁定的人民法院。
作出原减刑裁定的人民法院应当撤销原减刑裁定。随后,有关的劳改机关和人民法院应根据刑法第七十一条的规定,重新考虑是否减刑,并办理有关手续。
我国刑事立法中详细规定了假释撤销制度,但对于减刑撤销问题,立法中却未详细说明。这导致司法机关在处理减刑撤销问题时存在困惑。不同司法机关对该问题的认识和处理方式各异,甚至出现混乱,直接损害了又犯罪人的切身利益,产生了普遍的社会影响。
因此,关于又犯罪案件中的减刑撤销问题亟需消除分歧、统一认识。不同司法机关应加强沟通协调,形成统一的理解和处理准则。
在我国,减刑是通过人民法院的减刑裁定实施的。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减刑的撤销并不等同于减刑裁定的撤销。根据现行法律规定,减刑的撤销可以分为撤销减刑裁定和减刑事实上归于失效两种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