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5 更新时间:2023-10-14
数罪并罚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对一行为人犯有多个数罪的情况下,根据法定的原则和方法,对其进行分别定罪量刑,并决定执行的刑罚的一种制度。数罪并罚具有以下特点:
适用数罪并罚的前提是,一行为人犯有实质上的数罪或独立的数罪,并且这些罪行均系该行为人所为。
我国刑法规定刑罚执行完毕以前所犯数罪作为适用并罚的最后时间界限。对于在不同的刑事法律关系发展阶段内所实施或发现的数罪,采用不尽一致的并罚方法,以体现罪责刑相适应、惩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和有关刑事政策。
适用数罪并罚时,必须在对数罪分别定罪量刑的基础上,依照法定的并罚原则、并罚范围和并罚方法,决定执行的刑罚。这是适用数罪并罚的程序规则和实际操作准则。
数罪并罚原则是指在数罪并罚的情况下,根据判处的刑罚类型和程度,采取相应的原则进行执行。数罪并罚原则包括:
对于判处死刑和无期徒刑的情况,采取吸收原则。即当数罪中判处几个死刑或者最重刑为死刑时,只执行一个死刑,不执行其他主刑。同样地,当数罪中判处几个无期徒刑或者最重刑为无期徒刑时,只执行一个无期徒刑,不执行其他主刑。
对于判处有期徒刑、拘役和管制的情况,采取限制加重原则。即有期徒刑、拘役、管制都有期限,本身可以合并执行,但采取相加原则过严,不符合实际;采取吸收原则过宽,不利于预防犯罪。因此,我国刑法规定了限制加重原则,即受总和刑期和数罪并罚法定最高刑的限制。
对于数罪中判处附加刑的情况,附加刑仍须执行,即采取附加刑与主刑并科的原则。例如,一人犯数罪,其中有两个罪分别被判处罚金与剥夺政治权利,那么,在执行主刑的同时,这两种附加刑仍须执行。因为附加刑与主刑的性质不同,不能换算与吸收,但可以并科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