剥夺政治权利刑存在哪些问题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法 > 刑罚种类 > 剥夺政治权利法律知识

剥夺政治权利刑存在哪些问题

点击数:9 更新时间:2024-05-15

 
110003
剥夺政治权利是人民法院依法剥夺犯罪分子参加国家管理和一定的政治活动权利的刑罚方法。它是在不剥夺犯罪人人身自由的条件下执行的。剥夺政治权利是国家对犯罪人的一种严厉的政治上的否定评价。虽然自由刑、生命刑也可以具有这个特点,但剥夺政治权利同它们相比,这种政治上的否定评价要来得更为直接一些。剥夺政治权利是一种附加刑,它既可以独立适用,也可以附加适用。其独立适用时是作为一种不剥夺人身自由的轻刑而适用于较轻的犯罪;其附加适用时,则是作为一种较严厉的刑罚适用于重罪。在刑法分则条文中,能够单独适用剥夺政治权利的罪为数不多。在司法实践中,单独对犯罪分子判处剥夺政治权利的案件就更少,在多数情况下,都是附加适用。

剥夺政治权利刑存在的几个问题

一、剥夺政治权利在立法及司法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剥夺政治权利刑在我国刑法体系中占有一定地位,对于惩罚犯罪、预防犯罪和维护社会稳定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犯罪形势的变化,剥夺政治权利在立法和司法实践中暴露出了一些问题。现行的一些规定已经不能适应新的历史条件下打击和预防犯罪的需要,同时也限制了剥夺政治权利刑的有效发挥。总结起来,剥夺政治权利在立法和司法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

1. 使用范围过窄

刑法分则中可以独立使用剥夺政治权利的条文过少,使用的范围过窄。根据1997年修改后的刑法分则,总共只有23条条文可以独立使用剥夺政治权利刑,涉及的罪名也只有26个左右,仅占刑法分则条文总数的6.5%。可以独立使用剥夺政治权利的对象也仅涉及刑法分则第一章危害国家安全罪、第四章侵犯公民人身、民主权利罪、第六章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和第七章危害国防利益罪中的部分条款。而对于其他类型的犯罪,尤其是经济犯罪和职务犯罪等,并没有规定可以独立使用剥夺政治权利的条款。由于适用范围和对象过窄,无法发挥这一刑罚方法惩罚和打击其他类型犯罪的独特作用。

2. 内容和使用方法不适应惩罚犯罪的需要

我国《刑法》规定的剥夺政治权利的内容不全面,主要考虑了政治方面的因素。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经济犯罪和职务犯罪越来越多,因此,应该扩大剥夺政治权利的内容。此外,剥夺政治权利刑使用的方法也存在缺陷。因为剥夺政治权利的内容有多项,一经判决即全部剥夺,缺乏必要的灵活性和针对性。有些被剥夺的权利与犯罪性质毫无关系,这可能导致剥夺这些权利成为不必要的,与预防重新犯罪也可能没有直接的关系。

3. 执行过程中的问题

剥夺政治权利的执行是依靠专门机关与群众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的,监督、教育改造由群众监督考察小组具体负责。然而,在社会人员流动性大的今天,这种执行方法存在许多不适宜的问题。首先,群众监督考察小组难以真正建立起来,有的地方即使建立了这样的小组,也难以正常开展工作。其次,被剥夺政治权利的罪犯经常外出,不知下落,这种监督考察方式无法对他们进行有效的监督。在实践中,经常出现不知道被剥夺政治权利罪犯的去向,有时甚至执行期满要宣布恢复政治权利时,连人都找不到。

二、对未成年人是否适用剥夺政治权利的问题

关于对未成年人是否适用剥夺政治权利的问题,我国刑法学界存在不同的观点。有人认为,对犯罪的未成年人,除判处无期徒刑者外,一般不宜适用剥夺政治权利。他们的主要理由是:(1)未满18岁的未成年人本来就不享有政治权利,实际上也不具备享有政治权利的能力,因此,适用剥夺政治权利没有实际意义;(2)未成年人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即使不剥夺政治权利,也可以通过改造成为新人;(3)刑法有关未成年人犯罪应从轻或减轻处罚,即使需要剥夺政治权利,也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而不必剥夺。

有人主张对未成年人应剥夺其政治权利,因为未成年人在执行主刑期间可能年满18岁,享有政治权利。如果不剥夺其政治权利,就不利于同未成年犯罪人作斗争和对他们进行改造。有人认为,对未成年人,在判决时可以暂不剥夺其政治权利,待成年后或刑满、假释时,根据其改造情况和悔改程度,如有必要,可以再次剥夺。

对于犯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未成年罪犯如何适用剥夺政治权利的问题,1995年5月2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适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中曾规定:“对犯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罪的未成年罪犯,除依法判处无期徒刑的以外,一般不附加判处剥夺政治权利。”在新的司法解释出台之前,我认为对未成年罪犯如何适用剥夺政治权利刑应适用本规定。

三、关于外国人能否适用剥夺政治权利的问题

对于犯罪的外国人,可以附加适用或单独适用驱逐出境的刑罚。那么,对于犯罪的外国人能否适用附加剥夺政治权利呢?这个问题可能看起来有些荒谬,因为外国人指的是不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即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根据我国宪法规定,外国公民不享有我国选举权与被选举权等政治权利,但是,是否意味着外国人在中国境内一律没有享有相当于中国公民某些政治权利的能力呢?我们认为这需要具体分析。

在我国,外资企业、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迅速发展,成为我国引进外资、发展经济的重要途径。根据相应的企业法规,外方投资者在这些企业中担任相应的领导职务,从而享有了我国刑法第54条规定的剥夺政治权利所应剥夺的权利。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剥夺其政治权利,以使其在刑满释放或假释后一定期限内不再享有担任这些企业领导职务的能力。当然,对于这些担任企业领导职务的外国人也可以采取驱逐出境的刑罚,但是这样做可能会迫使他们撤走外资,从而影响经济的发展。

延伸阅读
  1. 剥夺政治权利在缓刑中的适用
  2. 剥夺政治权利主刑有哪些情形呢
  3. 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分子
  4. 滥用职权罪案件性质怎么判
  5. 剥夺政治权利主刑有哪些种类的

刑罚种类热门知识

  1. 卖假冒伪劣产品是否违法及其法律责任
  2. 刑罚罚金由谁执行的规定
  3. 刑罚罚金的标准有哪些种类
  4. 刑罚罚金标准是多少钱一天
  5. 刑罚罚金的标准是多少钱一个月
  6. 刑罚罚金交不起怎么办呀怎么处理
  7. 寻衅滋事罪累犯的量刑
刑罚种类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