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4 更新时间:2024-04-24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五十三条规定,被判处的罚金应在判决指定的期限内一次或分期缴纳。如果在期满后未缴纳罚金,法院将采取强制执行措施。对于无法全部缴纳罚金的情况,人民法院在任何时候发现被执行人有可执行财产时,应随时追缴。
如果因遭遇无法抗拒的灾祸等原因,确实有困难缴纳罚金,经人民法院裁定可以延期缴纳、酌情减少或者免除。
根据判决生效后,被告人如果不主动缴纳罚金,法院将采取强制追缴措施。如果被告人当时无力缴纳或者隐匿财产不予缴纳,法院一旦发现有可供执行的财产,将随时进行缴纳。
在服刑期间未缴纳罚金的罪犯,如果有执行能力却不缴纳,减刑和假释将受到严格控制,有可能不予减刑和假释。而积极执行财产刑的罪犯将会得到宽大处理。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规定,罪犯在刑罚执行期间提出申诉时,应依法保护其申诉权利,不应简单认为是不认罪悔罪。对于积极执行财产刑和履行附带民事赔偿义务的罪犯,可以视为有认罪悔罪表现,在减刑和假释时可以从宽处理。而对于有执行和履行能力却不执行和履行的罪犯,在减刑和假释时应采取严格措施。
刑法分则中规定的选处、单处或并处罚金没有具体数额限度,由人民法院根据刑法总则确定的原则自由裁量。根据司法解释第2条的规定,无限额罚金的最低数额不能少于一千元,未成年人犯罪的最低数额不能少于五百元。
刑法分则规定了罚金数额的下限和上限,人民法院只需要在规定的数额幅度内裁量罚金。例如,对于伪造货币罪,刑法规定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金。
根据犯罪金额的百分比决定罚金数额。例如,对于虚报注册资本罪,刑法规定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虚报注册资本金额1%以上5%以下罚金。
根据犯罪金额的倍数决定罚金数额。例如,对于以暴力、威胁方法拒不缴纳税款的罪行,刑法规定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拒缴税款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金。
同时以犯罪金额的比例和倍数决定罚金数额。例如,对于生产、销售假药罪,刑法规定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50%以上2倍以下罚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