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0 更新时间:2023-10-04
根据犯罪性质的分类,我国刑法中的罚金主要适用于以下三种犯罪:
刑法分则第三章规定的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共有90多个条文,其中大部分规定了罚金的独立或附加适用。
刑法分则第五章规定的侵犯财产罪,共有14个条文,其中有9个法条规定了罚金,占总条文数的50%以上。
刑法分则第六章规定的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共有90多个法条,其中约50%的法条规定了罚金。此外,在我国刑法的第四章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中的第240条、第244条也规定了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根据罚金的缴纳方式,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自动缴纳是指在人民法院指定的期限内,犯罪分子能够按时、自觉、主动地缴纳全部罚金。这是实现罚金的主要方式,能够反映出犯罪分子的悔罪态度和程度。如果犯罪分子的亲属自愿代替其缴纳罚金,人民法院也应予准许,并视为具有悔罪表现。对于被判处主刑的犯罪分子,这种悔罪表现可作为减刑的条件。
强制缴纳是指在人民法院规定的缴纳期限届满后,有缴纳能力的犯罪分子不缴纳或不足额缴纳罚金,人民法院采取相应的强制措施,强制犯罪分子缴纳。强制缴纳措施包括查封、变卖财产、冻结存款、扣留收入等。对于有缴纳能力但期满未缴纳罚金的犯罪分子,人民法院在采取强制措施时,应扣除其拖延履行这部分罚金的利息,利息可以按同期银行存款利率计算。只有这样,才能对拖延履行罚金的犯罪分子进行适当的惩罚。对于有缴纳能力但不缴纳罚金的犯罪分子,应当与一时缴纳确实有困难的犯罪分子在惩罚力度上有所区别,以维护罚金刑的执行效果。
随时缴纳是指对于不能主动缴纳罚金的犯罪分子,人民法院在任何时候发现其有可以执行的财产,应当随时追缴。这一方式有助于保证罚金刑的实现。追缴罚金不受行刑时效的限制,可以在任何时候对被判罚金的犯罪分子执行罚金刑,避免了犯罪分子转移财产、逃避追缴罚金的情况,最大程度地保证了罚金的执行。
减免缴纳是指在判决生效后,如果犯罪分子遇到了无法抗拒的天灾人祸,按原判决数额缴纳确有困难,可以酌情减少或免除缴纳。减免缴纳罚金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首先,发生了不可抗拒的灾祸是减免罚金的前提条件;其次,缴纳原判决罚金确实有困难;再次,必须经犯罪分子申请;最后,人民法院要查证属实。只有同时具备这几个条件,才能考虑酌情减少或免除罚金,缺少任何一个条件都不能减少或免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