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1 更新时间:2023-11-24
根据合同法规定,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应当根据违约情况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也可以约定因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如果约定的违约金低于实际造成的损失,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增加;如果约定的违约金过高,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适当减少。违约方在支付违约金后,仍应当履行其债务。
如果合同中对违约金没有约定,那么违约金的金额一般等于实际造成的经济损失。当事人如果既约定了违约金又约定了定金,那么对方在一方违约时可以选择适用违约金或者定金条款。
违约损害赔偿是交换关系的一种反映。根据等价交换原则,一方违约后应当赔偿对方因此遭受的全部损失。
确定赔偿责任的界限并不在于区分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而在于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是否能够预见到这种损失。换句话说,违约方应当在订约时了解对方一旦违约可能给自己带来的严重或非寻常损失。如果一方不能预见到违约可能造成如此严重的损失,那么对方在违约时可能拒绝赔偿。《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对此有类似规定。
遭受损害的一方有责任采取措施来防止损失进一步扩大。如果没有采取适当措施导致损失扩大,那么不能要求赔偿扩大的损失。违约方应当承担因防止损失扩大而支出的合理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