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犯罪起点标准是多少
点击数:2 更新时间:2023-10-11
相信大家都知道,我国对于一些犯罪,是有相当严格的规定的。对于某些特定犯罪,它的实施这也是非常广的。作为特定犯罪实施者之一的单位实施者,它如果犯罪就会构成单位犯罪。那么,单位犯罪的立案标准又是什么呢?今天,手心律师网小编就单位犯罪的起点立案标准,整理一些资料,供大家阅读。
单位犯罪的立案标准及条件
一、单位犯罪的立案标准
单位犯罪的立案需要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一是存在犯罪事实,二是该犯罪事实需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与自然人犯罪相同,对单位犯罪的追究刑事责任,首先需要存在体现该单位意志的危害社会行为,即犯罪事实。如果没有犯罪事实存在,就没有刑事责任可追究。然而,仅有犯罪事实还不足够,如果该行为在刑法分则中没有明确规定需要承担刑事责任,也不能立案追诉。对单位犯罪的追究刑事责任与自然人一样,必须同时满足立案的两个条件。
二、单位犯罪的条件
单位犯罪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 单位犯罪的主体必须是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这些单位包括任何形式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指的是国家机关。团体包括人民团体和社会团体。尽管这些单位通常具有法人资格,但我国刑法并没有要求单位犯罪的主体必须具备法人资格。
- 单位实施的犯罪行为必须是法律明确规定为单位犯罪的危害社会行为。换言之,单位犯罪首先必须是单位实施了危害社会的行为,而这些行为必须在刑法分则和相关法律中明确规定为单位犯罪的行为。如果刑法分则和其他法律没有具体规定,就不能将其视为单位犯罪追究刑事责任。这主要是基于单位犯罪的实际情况考虑。由于我国正处于不断深化改革、经济持续发展的阶段,一些规章制度尚不完善,单位在社会生活中的哪些行为属于犯罪,情况相对复杂。因此,刑法将那些在实践中突出、社会危害较大、罪与非罪界限较容易划清的单位危害社会行为规定为犯罪。
- 单位犯罪一般由单位集体决定或者由单位的领导人员决定,并以单位名义由单位内部人员具体实施。通常情况下,犯罪的目的是为了单位谋取非法利益。
三、单位犯罪的处罚
根据刑法的规定,对单位犯罪的处罚分为两种情况:
- 一般采取双罚制原则,即对单位判处罚金,同时对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
- 由于单位犯罪的复杂性,其社会危害程度差别很大,一律适用双罚制的原则无法全面准确地体现罪刑相适应的原则和符合犯罪的实际情况。因此,法律作了例外的规定,即刑法分则和其他法律对单位犯罪的处罚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对个别的单位犯罪未采用双罚制,而实行了代罚制,即对单位不判处罚金,只对直接责任人员进行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