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伪证共犯怎么处理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法 > 犯罪 > 共同犯罪法律知识

作伪证共犯怎么处理

点击数:7 更新时间:2020-05-25

 
107383
依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对刑事案件的案情了解的,当事人有出庭作证的权利和义务,而作证要真实,如果伪证的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有可能构成犯罪的,那么作伪证共犯如何么处理?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相关知识的解答。

作伪证共犯怎么处理

依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共同作伪证构成犯罪的,怎样处理要分清主犯和从犯,主犯要承担全部的罪行、从犯可以从轻、减轻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十五条 【共同犯罪的概念】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

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

第二十六条 【主犯】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主犯。

三人以上为共同实施犯罪而组成的较为固定的犯罪组织,是犯罪集团。

对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按照集团所犯的全部罪行处罚。

对于第三款规定以外的主犯,应当按照其所参与的或者组织、指挥的全部犯罪处罚。

第二十七条 【从犯】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是从犯。

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如何确定伪证罪的主体

伪证罪,是指在刑事诉讼中,证人、鉴定人、记录人和翻译人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故意作虚假证明、鉴定、记录、翻译,意图陷害他人或者隐匿罪证的行为。

本罪的主体为特定主体,包括四种人: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

1、“证人”,是指知道案件全部或者部分真实情况,以自己的证言作为证据的人。

2、“鉴定人”,是指在刑事诉讼中应有关部门、人员的指派或聘请对案件中的专门性问题进行科学鉴定和判断的具有专门知识的人员。

3、“记录人”,是指在侦查、审查起诉、审判过程中,对案犯的供述、证人证言以及各个环节的诉讼活动进行记录的人。这种记录主要由侦查员、书记员担任。

4、“翻译人”,是指受公安机关、检察机关或者人民法院的委托聘请,在刑事侦查、审查起诉、审判活动中担任外国语言文字、本国民族语言文字或者哑语等翻译工作的人。

延伸阅读
  1. 单位是否可被追究伪证罪责任
  2. 民事诉讼中伪证行为的法律后果
  3. 民事伪证的构成条件
  4. 伪证罪的认定及界限
  5. 只有明知是犯罪的人才能构成窝藏罪吗?

犯罪热门知识

  1. 帮助凶手逃走是否共同犯罪
  2. 共同犯罪的构成要件
  3. 引诱容留介绍卖淫罪的辩护词
  4. 生产伪造罪未遂的严重性分析
  5. 香港自杀未遂是否构成犯罪
  6. 多人实施轮奸的法律处罚
  7. 偷盗罪从犯没有收益怎么判决
犯罪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