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食品什么情形下可要求商家赔偿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消费权益 > 消费争议 > 消费争议调解法律知识

购买食品什么情形下可要求商家赔偿

点击数:10 更新时间:2020-05-25

 
105148
现在食品安全的问题层出不穷,很多不良商家在制作食品的时候会添加过量的食品添加剂或者制作的过程中在卫生环境较差的工厂制作,造成食品安全问题。那么,购买食品什么情形下可要求商家赔偿呢?今天,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了以下内容为您答疑解惑,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食品安全法第96条有详细规定,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食品,或经营明知道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食品,消费者除要求返还价款外,还可以要求十倍赔偿。

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生命健康,为充分保障消费者的生命健康,我国食品安全法第九十六条第二款规定,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或者销售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除要求赔偿损失外,还可以向生产者或者销售者要求支付价款10倍的赔偿金。食品安全法的这一规定大大超出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对于欺诈行为所确定的双倍赔偿原则,体现了对生产、销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食品惩罚的严厉性,但正是由于10倍赔偿的惩罚较为严格,基于利益平衡的考虑,食品安全法为销售者进行10倍赔偿规定了一个主观要件“明知”,即只有在销售者明知食品不符合安全标准仍然进行销售的情形下,消费者才有权要求销售者进行10倍赔偿。然而,在实践中,如何认定销售者是否具有“明知”的主观过错呢?结合司法实践,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认定:

一是销售者在进货过程中是否依法建立进货查验记录,履行进货查验义务。为规范销售者在进货环节的查验行为,督促销售者履行查验义务,食品安全法规定食品经营者应当建立食品进货查验记录,销售者采购食品,应当“如实记录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批号、保质期、供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进货日期等内容”。销售者在进货时,对于食品从生产者到消费者之间的运输、仓储环节负有查验义务,当出现食品“被包装材料、容器、运输工具等污染”时,销售者不得进货,已进货的不得进入销售。在纠纷发生后,销售者为表明自己并不知晓其所销售的商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首先必须向法院提供按照食品安全法规定制作的进货查验记录,证明已经履行了进货的查验义务。

二是销售者在销售过程中是否尽到注意义务。销售者在销售的过程中,还“应当按照保证食品安全的要求贮存食品,定期检查库存食品,及时清理变质或者超过保质期的食品”。因此,如果销售者能够提供进货查验记录并同时提供证据证明自身已经在销售环节也尽到了注意义务,则可以推定销售者已经尽到谨慎义务,反之则可以推定销售者对销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存在“明知”的过错。

延伸阅读
  1. 肇事伤人后不履行义务,车主与运输公司将被连带赔偿
  2. 缺陷产品的损害赔偿责任
  3. 被别人破坏土地该如何解决
  4. 招摇撞骗罪是怎么判
  5. 搬迁国家怎么赔偿标准

消费争议热门知识

  1. 价格欺诈的法律处罚
  2. 举证材料的种类和要求
  3. 消费者产品责任诉讼的证据要求
  4. 天津市消费者协会投诉电话、联系地址
  5. 消费者维权途径及注意事项
  6. 消费欺诈的构成要素
  7. 维护消费者权益的导则
消费争议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缺陷食品致人损害应当如何寻求救济
  3. 瑕疵产品造成损害了该怎么办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交通事故赔偿顺序
  6. 房屋的出卖方违约后的救济
  7. 开发商未取得许可证的商品房买卖

热门合同下载

  1. 艺人签约合同范本
  2. 演员助理聘用合同范本
  3. 影视剧制片人聘用合同(电视剧)范本
  4. 室内装修合同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