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7 更新时间:2024-03-31
从申请人的角度来看,财产保全错误的原因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诉前财产保全和诉讼财产保全。在申请财产保全的程序上,申请人实际上不可能出现申请错误。申请人只需履行提交申请、提供担保、提供线索等义务,其他方面由法院进行审查。如果程序有问题,法院不会做出保全的裁定,因此保全错误主要是法院的错误或非财产保全程序上的错误。
另外,在非财产申请保全程序上,申请人申请财产保全错误的原因包括:
由于这些原因导致被申请人的财产损失,申请人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从法院的角度来看,根据《民诉法》的相关规定,法院一般应当依申请人的申请来裁定财产保全,只有在财产有毁损、灭失的风险或有证据表明被告可能有采取隐匿、转移、出卖其财产的情况下,法院方可依职权裁定采取财产保全措施。
在申请人申请的情况下,法院裁定的财产保全只要从形式上进行了严格的审查,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履行了程序上的义务,就不会出现程序上的裁定错误。如果出现错误,那也是申请人的申请错误。财产保全的申请一般是在诉讼之初甚至诉讼之前提出的,法院只能审查申请是否符合程序法规定的条件,而不需要对申请做更多的审查。因此,如果裁定保全后出现错误,从程序上讲只能是申请人的申请错误。
另外,法院裁定了财产保全后,在执行的过程中,如果超出了法律规定的范围,例如保全方式、保全对象等方面,就构成保全不当而不是保全错误。此外,如果法院依职权裁定保全时违反了强制性规定,也属于保全错误。如果是执行中的问题,则属于保全不当。
财产保全错误后,有可能没有造成损失,这种情况下当然就没有赔偿责任。但更多情况下会造成损失。
申请人申请财产保全错误造成损失的情形主要包括:
另外,有些情况下造成的损失不能归咎于申请人的错误,因此申请人不需承担责任。例如,申请人的申请没有问题,但法院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超出了申请范围或方法不当,造成了被申请人的损失;即使不进行财产保全,也必然会出现的损失;虽然是财产保全申请错误,但被申请人完全可以采取措施避免的损失等。
法院的错误导致财产保全损失的情形主要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