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47 更新时间:2024-04-15
个人的电子邮箱、网络支付及银行卡等密码要有差异,避免使用相同密码。
掌握公民个人信息的网站或单位应对用户信息进行加密,并采取分级查看的权限设置。
加强个人信息安全意识,不要轻易将个人信息提供给无关人员。
在网上、网下调查活动中要谨慎,避免泄露个人信息。
妥善处置快递单、车票、购物小票等包含个人信息的单据,防止信息泄露。
在投递简历时,只提供必要的个人信息,避免过多信息泄露。
在网上交易时,选择正规的交易平台网站,并注意鉴别网址真伪。
苹果用户应加强苹果ID和关联电子邮箱账户密码的保护,防止账户密码数据泄露。
根据《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个人可以要求网络服务提供者立即删除相关信息或采取其他必要措施制止信息泄露。
个人可以向公安部门、互联网管理部门、工商部门、消协、行业管理部门和相关机构进行投诉举报。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将专门接受和处置社会公众对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的举报。
个人可以依据《侵权责任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手段进一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如要求侵权人赔礼道歉、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偿损失等。
随着互联网应用的普及和人们对互联网的依赖,互联网的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恶意程序、钓鱼和欺诈等网络攻击不断增长,个人信息泄漏事件频发。信息安全已经上升至国家安全层面,个人和企业的隐私和权益面临着严重的侵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