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司法实践看,完全可能出现在我国具有居留资格的外国人在外国犯有依我国刑法有权管辖之罪应当依法被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况。即使在我国具有居留资格的外国人在国外实施有依照普遍管辖原则我国有义务进行管辖的犯罪,在犯罪分子进入我国国境,我国也有权实施管辖,并考虑对
涉外刑事诉讼除了必须遵循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基本原则外,基于"涉外国素"的特殊性,还必须遵循以下几项特有原则。 主权原则即追究外国人犯罪适用中国法律的原则,是涉外刑事诉讼程序的首要原则。在涉外刑事诉讼中,根据司法解释,外国籍被告人委托律师辩护的,
涉外刑事诉讼程序是指我国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和司法行政机关处理具有涉外因素刑事案件时适用的诉讼程序。 具体地说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被告人或被害人中有外国人,二是犯罪行为或结果发生在外国或者涉及外国国家、组织、公民利益,三是适用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十八条的规定,我国可以根据国际条约或者互惠原则,与外国司法机关相互请求刑事司法协助。对于在我国境内犯罪的外国人,适用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
对涉外刑事诉讼的职能管辖没有特别规定,一般是依据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公、检、法三机关各自职权确定职能进行管辖。刑事诉讼法第20条对法院的级别管辖作了原则规定,外国人犯罪的刑事案件由中级人民法院作为第一审法院。可见,外国人犯罪刑事案件的立案、侦查、审查起诉,
第十六条 对于外国人犯罪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适用本法的规定。 第十七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或者按照互惠原则,我国司法机关和外国司法机关可以相互请求刑事司法协助。 (二)可能判处无期徒刑、死刑的普通刑事案件; 第十三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外国人犯罪或者我国公民对外国、外国人犯罪的案件;符合刑法第七条、第十条规定情形的我国公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罪的案件;符合刑法第九条规定情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所承担国际条约义务范围内行使管辖权的案件。
驱逐出境是我国刑法中的一种特殊附加刑,当其附加适用时,应该在主刑执行完毕之日起执行驱逐出境。目前,国际刑事司法合作尚未达到完善的程度,外国并不存在承认与执行我国刑事判决之义务,如果在主刑执行之前,将外国犯罪人直接驱逐出境,很可能使其逃避应受的刑罚制裁
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的解释新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第九条规定:外国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或者公民犯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应当受处罚的,由该外国人入境地、入境后居住地或者被害中国公民离境前居住地的人民法院管辖。外国人刑
主权原则即追究外国人犯罪适用中国法律的原则,是程序的首要原则。我国刑事诉讼法第16条规定:"对于外国人犯罪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适用本法的规定。即公安司法机关处理涉外刑事案件时,在适用我国刑事诉讼法的同时,还须兼顾我国缔结或参加的国际条约,根据条约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