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3 更新时间:2024-11-16
非法猎捕、杀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是指违法猎捕或者杀害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的行为。这个罪名可以适用于自然人或者单位。主观方面的要素是故意,即明知所猎捕或者杀害的动物是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而故意实施猎捕或者杀害的心理状态。这个罪名侵害的客体是国家重点保护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的管理制度。客观方面的表现是非法猎捕、杀害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的行为。
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分为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和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名录及其调整,由国务院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制定,报国务院批准公布。根据相关司法解释,珍贵、濒危野生动物指的是包括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的国家一、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一、附录二的野生动物以及驯养繁殖的上述物种。例如,蜂猴、熊猴、金丝猴、马来熊、大熊猫、云豹、雪豹等。
根据《野生动物保护法》的相关规定,禁止猎捕、杀害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在科学研究、驯养繁殖、展览或者其他特殊情况下,需要捕捉、捕捞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的,必须向国务院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申请特许猎捕证;猎捕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的,必须向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申请特许猎捕证。猎捕者应当按照特许猎捕证和狩猎证规定的种类、数量、地点和期限进行猎捕。禁止使用军用武器、毒药、炸药进行猎捕。违反该法规定,在禁猎区、禁猎期或者使用禁用的工具、方法猎捕野生动物的,由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没收猎获物、猎捕工具和违法所得,并处以罚款;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第341条的规定以非法狩猎罪;非法猎捕、杀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追究刑事责任。
对于仅仅是伤害、虐待或者不加节制地喂食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的行为,并不具备非法猎捕、杀害的故意成分,一般应以故意毁坏财物罪定罪处罚。一般认为,这些野生动物与动物园中的机械设备或者动物舍一样,都属于财物。例如,北京西城区的“刘某故意伤害动物案”中,刘某为了验证熊的嗅觉和辨别能力,两次向北京动物园饲养的熊身上和嘴里倒入含有火碱、硫酸的饮料,导致3只黑熊、1只马熊和1只棕熊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该事件发生后,人民法院最终判决刘某犯故意毁坏财物罪,免除刑事处罚。
根据相关司法解释,如果使用爆炸、投毒、设置电网等危险方法破坏野生动物资源,既构成非法猎捕、杀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又构成刑法第114条或者第115条规定的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将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如果在实施本罪时,采取暴力、威胁等手段抵抗查处,构成其他犯罪的,将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
根据《刑法》第341条的规定,构成本罪必须具备以下基本条件:存在非法猎捕、杀害行为;违反了相关法律规定;行为对象是珍贵濒危野生动物;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如果缺乏其中任何一个基本条件,一般情况下不能构成本罪。例如,猎捕或者杀害的动物不是国家规定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或者由于缺乏必要的认识而误捕或者误杀珍贵动物的情况下,一般不应以非法猎捕、杀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定罪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