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2 更新时间:2023-09-19
具体人格权包括身体权、生命权、健康权、自由权、隐私权、姓名权及名称权、肖像权、名誉权和荣誉权。
虽然网络空间是虚拟的,但它仍然是依赖于现实社会的客观存在。因此,在网络中仍然存在着侵犯人格权的违法行为。目前来看,只要受害人能够诉诸法律追究侵权人的责任,就能够保护其合法权益,尤其是对于网上侵犯名誉权、肖像权、姓名权的行为。
根据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同时,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也受到法律保护。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相关规定,宣扬他人隐私、捏造事实公然丑化他人人格、以及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他人名誉、造成一定影响的行为,应当认定为侵害公民的名誉权。此外,《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也明确指出,未经他人同意,擅自公布他人的隐私致人名誉受到损害的行为,应被认定为侵害他人名誉权。由此可见,隐私权不仅在我国法律中逐渐凸显为一种具体的人格权,而且在网络环境下也受到法律的关注和保护。
根据法律规定,著作权包括著作人身权和著作财产权,具体如下:
(1) 著作人身权: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
(2) 著作财产权:复制权、发行权、出租权、展览权、表演权、放映权、广播权、信息网络传播权、摄制权、改编权、汇编权、翻译权以及其他应由著作权人享有的权利。
网络侵权是指在网络环境下发生的侵权行为。网络是通过通信设备和线路连接起来的多个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系统,通过网络软件和网络操作系统等实现资源共享的系统。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三十六条的规定,网络用户和网络服务提供者利用网络侵害他人民事权益时,应承担侵权责任。
当网络用户利用网络服务实施侵权行为时,被侵权人有权通知网络服务提供者采取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等必要措施。如果网络服务提供者接到通知后未及时采取必要措施,则对损害的扩大部分与该网络用户承担连带责任。如果网络服务提供者知道网络用户利用其网络服务侵害他人民事权益,却未采取必要措施,则与该网络用户承担连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