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肉搜索侵权中网络服务提供者是否需要担责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侵权责任 > 网络侵权 > 网络人格权法律知识

人肉搜索侵权中网络服务提供者是否需要担责

点击数:6 更新时间:2023-12-26

 
98457
在互联网中,由于没有了现实生活中真实身份的束缚,很多人大胆畅言,敢做敢为一些现实生活中不敢想的事情,然而网络舆论也有可能变成网络暴力,特别是人肉搜索,严重侵犯了当事人的隐私权。那么,人肉搜索侵权中网络服务提供者是否需要担责呢?下面就让手心律师网小编为您详细介绍吧!

人肉搜索侵权网络服务提供者是否应承担责任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司法解释规定网络服务提供者应承担侵权责任

最高人民法院于9日公布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利用信息网络侵害人身权益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该司法解释将于10月10日起施行。根据这项司法解释,如果网络用户或者网络服务提供者利用网络公开他人的个人隐私和其他个人信息,如基因信息、病历资料、健康检查资料、犯罪记录、家庭住址、私人活动等,导致他人受到损害并请求承担侵权责任,人民法院应予以支持。

司法解释规定赔偿数额可在50万元以下确定

此外,司法解释还规定,如果被侵权人因人身权益受到侵害而造成财产损失或者侵权人因此获得的利益无法确定,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具体案情在50万元以下的范围内确定赔偿数额。

个人隐私受到保护

个人信息保护是司法的重要任务

最高法新闻发言人孙*工表示,在互联网时代,个人信息的保护面临着许多挑战。个人信息的收集无处不在,范围也越来越广。因此,在互联网上保护公民个人信息是司法的一项重要任务。

司法解释明确禁止“人肉搜索”

根据司法解释的内容,网络用户或者网络服务提供者利用网络公开他人的个人隐私和其他个人信息,如基因信息、病历资料、健康检查资料、犯罪记录、家庭住址、私人活动等,导致他人受到损害并请求承担侵权责任,法院应予以支持。

该条款还列出了例外情形,包括经自然人书面同意且在约定范围内公开的信息、为促进社会公共利益且在必要范围内的信息、自然人自行在网络上公开的信息或者其他已合法公开的个人信息、以合法渠道获取的个人信息等。

相关规定全文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利用信息网络侵害人身权益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于2014年6月23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621次会议通过。根据该规定,利用信息网络侵害人身权益引起的纠纷案件是指利用信息网络侵害他人姓名权、名称权、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隐私权等人身权益引起的纠纷案件。

根据规定,利用信息网络侵害人身权益提起的诉讼由侵权行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原告可以起诉网络用户或者网络服务提供者,法院应予受理。如果原告只起诉网络用户,网络用户请求追加涉嫌侵权的网络服务提供者为共同被告或者第三人,法院应予准许。如果原告只起诉网络服务提供者,网络服务提供者请求追加可以确定的网络用户为共同被告或者第三人,法院应予准许。

如果网络服务提供者以涉嫌侵权的信息系网络用户发布为由抗辩,法院可以要求网络服务提供者提供涉嫌侵权的网络用户的姓名(名称)、联系方式、网络地址等信息。如果网络服务提供者无正当理由拒绝提供,法院可以依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对其采取处罚等措施。如果原告根据网络服务提供者提供的信息请求追加网络用户为被告,法院应予准许。

根据规定,人民法院应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来判断网络服务提供者是否“知道”,包括网络服务提供者是否对侵权网络信息进行处理、网络服务提供者管理信息的能力、所提供服务的性质和引发侵权的可能性、网络信息侵害人身权益的类型和程度、网络服务提供者采取预防侵权措施的技术可能性和是否采取了合理措施等。

根据规定,人民法院应根据具体案情综合判断网络用户或者网络服务提供者转载网络信息的过错及其程度,包括转载主体的注意义务、所转载信息侵害他人人身权益的程度、对所转载信息是否作出实质性修改等。

根据规定,如果网络用户或者网络服务提供者采取诽谤、诋毁等手段损害经营主体的社会评价,经营主体可以请求网络用户或者网络服务提供者承担侵权责任,法院应予以支持。

根据规定,如果网络用户或者网络服务提供者利用网络公开他人的个人隐私和其他个人信息,如基因信息、病历资料、健康检查资料、犯罪记录、家庭住址、私人活动等,导致他人受到损害并请求承担侵权责任,法院应予以支持。但如果是经自然人书面同意且在约定范围内公开、为促进社会公共利益且在必要范围内、学校、科研机构等基于公共利益的学术研究或者统计目的、自然人自行在网络上公开的信息或者其他已合法公开的个人信息、以合法渠道获取的个人信息,或者是法律或者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情况,则不适用该规定。

根据规定,如果网络用户或者网络服务提供者以违反社会公共利益、社会公德的方式公开前述规定的个人信息,或者公开该信息侵害权利人的重大利益,权利人可以请求网络用户或者网络服务提供者承担侵权责任,法院应予以支持。但国家机关行使职权公开个人信息的情况除外。

根据规定,如果网络用户或者网络服务提供者发布信息与国家机关依职权制作的文书和公开实施的职权行为等信息来源内容不符,或者以添加侮辱性内容、诽谤性信息、不当标题或者通过增删信息、调整结构、改变顺序等方式致人误解,或者相关信息来源已被公开更正但网络用户拒绝更正或者网络服务提供者不予更正,或者相关信息来源已被公开更正但网络用户或者网络服务提供者仍然发布更正之前的信息,被侵权人可以请求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法院应予以支持。

根据规定,如果被侵权人与构成侵权的网络用户或者网络服务提供者达成一方支付报酬、另一方提供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等服务的协议,法院应认定为无效。如果网络用户或者网络服务提供者擅自篡改、删除、屏蔽特定网络信息或者以断开链接的方式阻止他人获取网络信息,并请求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法院应予以支持。如果是受他人委托实施该行为的,委托人与受托人应承担连带责任。

根据规定,如果雇佣、组织、教唆或者帮助他人发布、转发网络信息侵害他人人身权益,被侵权人可以请求行为人承担连带责任,法院应予以支持。

根据规定,如果法院判决侵权人承担赔礼道歉、消除影响或者恢复名誉等责任形式,应当与侵权的具体方式和所造成的影响范围相当。如果侵权人拒不履行,法院可以在网络上发布公告或者公布裁判文书等方式执行,由侵权人承担相应费用。

根据规定,如果网络用户或者网络服务提供者侵害他人人身权益,造成财产损失或者严重精神损害,被侵权人可以请求其承担赔偿责任,法院应予以支持。被侵权人为制止侵权行为所支付的合理开支可以认定为财产损失,包括调查、取证的合理费用。法院可以将符合规定的律师费用计算在赔偿范围内。如果无法确定财产损失或者侵权人因此获得的利益,法院可以根据具体案情在50万元以下的范围内确定赔偿数额。精神损害的赔偿数额应根据相关解释的规定确定。

根据规定,本规定施行后人民法院正在审理的一审、二审案件适用本规定。本规定施行前已经终审,本规定施行后当事人申请再审或者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决定再审的案件不适用本规定。

延伸阅读
  1. 淘宝未按约定时间发货如何赔偿
  2. 自媒体时代网络著作权如何保护
  3. 如果网购的商品有问题我们应该如何维权
  4. 买卖电视剧资源犯法吗
  5. 损害赔偿请求权能否通过约定排除的法律解析

网络侵权热门知识

  1. 网络表情包会侵权吗
  2. 身份证被发布网络侵权吗
  3. 网络上侵权与传统侵权有何不同
  4. 网络肖像权侵权责任
  5. 网络名誉权案例
  6. 在网上被别人骂了该如何维权
  7. 法律可以制裁网络喷子吗
网络侵权知识导航

网络侵权解决方案

  1. 职务侵权纠纷
  2. 因建筑物倒塌而发生的侵权纠纷如何救济
  3. 义务帮工人在帮工过程中致人损害如何维权
  4. 义务帮工人在帮工过程中遭受损害如何维权
  5. 网站等网络服务提供者收到律师函该如何应对
  6. 网络服务提供者应承担连带责任的情形
  7. 人身损害赔偿纠纷处理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