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名誉权案例
点击数:13 更新时间:2024-09-02
2001年6月期间,在北京赛龙手心律师网业主委员会美丽家园的BBS论坛上,一网民发表名为《我在美丽园的36种死法》的帖子。其中有这样的语句:“被德-蝇骗去50元钱,后悔死;开发商答应*蝇和高螈又免物业费又调大房子,嫉妒死;看到德-蝇在业主大会上的拙劣表演,笑死;与德-蝇这样的小丑做邻居,臊死。”此后,又有《德-楹就是这样做的》等文章出现,称德-楹“以当时委托登记的128户业主为筹码,私自与开发商、区房屋土地管理局达成协议,出卖业主利益”。当年7月13日15时53分,此BBS上再次刊登《业主代表(指德-蝇)无权与公司签协议》的文章。
我国首例涉及网上电子公告服务名誉侵权案的法院判决分析
背景
作为美丽园业主委员会代表德-楹、高-原两人认为,一篇文章中的“德-蝇”和“高螈”这些称呼是在影射他们自己,而且这篇文章中还存在侮辱性文字和对事实的捏造,这对他们的名誉权和公众形象造成了严重损害,并降低了他们在社会中的评价。因此,他们认为赛龙网未能履行审查和删除侵权文章的管理义务,并拒绝提供侵权文章作者的资料,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并因此向法院提起诉讼。
法院判决
经过审理,法院认为电子公告服务提供者是为上网者提供服务的,不得随意删除信息。因此,赛龙网刊登侵权文章并无主观过错。另外,原告提出的要求赛龙网提供文章作者个人资料的要求超过了网站保留个人资料的期限,因此法院不支持这一要求。法院当庭宣判**网公司的行为合法且无过错,不应承担法律责任。两名原告表示不服判决,将继续上诉。
判决分析
这是我国首例涉及网上电子公告服务名誉侵权案。从案情来看,法院判决原告败诉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原告没有在网站信息记录保存的规定时间内要求找出发布信息的直接作者;(2)对于涉及侵权内容的文章中的文字,如“德-蝇”、“高螈”等,除了特定范围内的知情者外,社会公众难以判断这些文字是否贬损特定的民事主体的人格,因此**网公司的行为没有主观过错;(3)**网公司作为网络服务商,有义务不随意删除用户信息。原告实质性败诉是因为他们没有在规定的60天内要求网站找出信息发布者。对于判决中的原因(2)和(3),法院的判决有些含混不清。关于网上文字的影响范围,法院没有明确指出判断网上信息影响范围的标准。对于原因(3),法院基于一个先入为主的判断,即发布者的信息是合法的。然而,如果信息具有侮辱、诽谤性质,作为网络服务商的**公司当然应当履行删除的义务。恰恰是原因(2)和(3)才真正反映了网络名誉侵权案的特殊性。
一般新闻侵犯名誉权的理论分析
公民的言论自由是现代社会中公民享有的一项基本人权,也是公民参政议政和进行舆论监督的基本前提。**传媒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公民舆论集散地和代言人的角色,肩负着舆论监督的任务,是社会民主化进程的重要标志。法律上保护公民的言论自由不仅是**传媒实现社会责任的基本前提,更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民主化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