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7 更新时间:2024-03-19
在审判实际中,经常会面临受害人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问题。然而,我国民法规定的精神损害范围有限,仅适用于侵害公民、法人人格权的几种情况,并未明确规定因人身伤害造成的非财产损害的赔偿,即精神损害赔偿。这种情况下,对受害人在身体上遭受的损害之外,精神上所承受的痛苦未得到补偿,显然是不合理的。
我认为,应对民法通则第120条进行扩大解释,以便将其适用于侵害公民身体、人格权、生命健康权所造成的损害。
对于如何确定精神损害赔偿的标准和具体数额,是法学理论界和司法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根据民法通则的立法精神,我认为必须结合具体的案情,综合考虑各种相关因素,以以下原则进行认定:
由于精神损害是一种无形损害,无法采用等价赔偿原则来确定赔偿数额。考虑到精神损害赔偿的性质,对侵权人来说,赔偿数额体现为惩罚性,而对受害人来说,体现为补偿性。因此,在给予受害人精神抚慰的基础上,应适当补偿其精神损失,以达到平息纠纷的目的。
由于精神损害是一种无形的损害,难以用物质尺度准确估价。因此,在确定精神损害赔偿数额时,不能仅仅依据一、二种因素。必须综合考虑侵权人的认错态度和受害人的谅解程度,当事人双方的经济状况,尤其是侵权人的实际赔偿能力,以及诉讼时当地的经济状况等因素,公平合理地确定一个适当的精神损害赔偿数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