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犯名誉权的犯罪罪名有哪些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侵权责任 > 一般侵权 > 人身权侵权法律知识

侵犯名誉权的犯罪罪名有哪些

点击数:28 更新时间:2024-05-07

 
98007

侵犯名誉权的犯罪罪名有哪些

侵犯名誉权的犯罪罪名主要包括侮辱罪和诽谤罪。

侮辱罪

侮辱罪是指使用暴力或其他手段,公然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犯侮辱罪的,将受到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剥夺政治权利的处罚。

诽谤罪

诽谤罪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根据《刑法》第246条规定,犯诽谤罪的,将受到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剥夺政治权利的处罚。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情况除外,一般只有受害人提出诉讼,才会对侵犯名誉权的犯罪行为进行处理。

诽谤与名誉侵权的区别

诽谤罪与名誉侵权行为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区别:

散布的内容

诽谤罪散布的必须是捏造的虚假事实,如果散布的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虽然有损于他人人格、名誉,但不构成诽谤罪。而名誉侵权行为,即使所述内容是真实的,只要是法律禁止公开宣扬的,公开了将有损于他人人格、名誉,也可以构成名誉侵权。另外,事实愈真实,侵权程度愈重。

犯罪对象

诽谤罪的犯罪对象只限于自然人,法人、团体、组织不能成为诽谤罪的犯罪对象。而在名誉侵权行为中,法人、团体、组织可以成为受害者。

主观过错要求

诽谤罪的主观方面必须是直接故意,而名誉侵权的主观过错包括过失行为。即使善意的检举、揭发、批评中有不实成分,也不应以诽谤罪论处。

名誉权的保护

名誉是指人们对于公民或法人的品德、才干、声望、信誉和形象等各方面的综合评价。名誉权是人格权的一种,受法律保护。

根据我国《民法总则》第一百一十条规定,自然人享有名誉权,即对自己所获得的客观社会评价的权利,可以要求排除他人侵害。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也享有名誉权。

名誉权主要表现为名誉利益支配权和名誉维护权。个人有权利用自己良好的声誉获得更多的利益,有权维护自己的名誉免受不正当贬低,有权在名誉权受侵害时依法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任何人不得损害公民和法人的名誉,凡败坏他人名誉,损害他人形象的行为,都是对名誉权的侵犯,行为人应承担法律责任。公民的名誉权受到侵害时,有权要求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

延伸阅读
  1. 原告:_______,_______族,______年_____月____日出生,身份证号码:___________________,职务:___________,住址:____________________,联系电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网络名誉权的法律法规
  3. 名誉损失费赔偿标准
  4. 名誉权的分类及其保护
  5. 贬损行为可能构成名誉侵权

一般侵权热门知识

  1. 恶作剧是否构成校园欺凌的法律解析
  2. 库房火灾的法律责任及赔偿问题
  3. 破坏公共财物的刑罚
  4. 破坏电梯的法律处理方式
  5. 家人被私闯民宅怎么处罚
  6. 刑事案件的精神损害赔偿-精神损害赔偿制度
  7. 盗窃公私财物怎么处罚
一般侵权知识导航

侵权纠纷解决方案

  1. 职务侵权纠纷
  2. 因建筑物倒塌而发生的侵权纠纷如何救济
  3. 义务帮工人在帮工过程中致人损害如何维权
  4. 义务帮工人在帮工过程中遭受损害如何维权
  5. 网站等网络服务提供者收到律师函该如何应对
  6. 网络服务提供者应承担连带责任的情形
  7. 人身损害赔偿纠纷处理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