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失实报道构成名誉侵权吗
点击数:12 更新时间:2024-07-12
名誉侵权:仅有失实报道是否构成侵权?
论监督与新闻报道的关系监督是新闻工作者以及其他人依法通过新闻媒介发表评论,对社会生活、经济生活等方面进行的批评监督。在现实社会中,新闻报道和评论只要主要事实真实,个别细节上有失真实或用词造句不当的情况下,不能认为构成侵权。由于新闻机构的工作程序、新闻报道的及时性、作者调查的非强制性等因素的限制,个别枝节性问题的失实有时是难免的。舆论监督属于新闻自由的范围,它是维护社会的正常运行、维护国家利益和公共利益的重要措施,因此法律必须加以特别保护。在有关司法案件的报道中,只要报道人从维护社会正义出发,基本事实准确,善意地表达自己的真实见解,而非故意贬损他人人格的,一般不应认定为侵害名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第7条第4款规定:"因新闻报道严重失实,致他名誉受到损害的,应按照侵害他人名誉权处理。"从来信反映的情况看,小黄有关案件的报道基本事实清楚,只是个别枝节和数据的出入,并不严重失实,其行为并不构成名誉侵权。当然,在今后的新闻报道中,如能将所有事实和数据都核实清楚,那是最好不过的。
名誉侵权的形式名誉侵权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侮辱、诽谤、泄露他人重要隐私等。
侮辱是指用语言(包括书面和口头)或行动公然损害他人人格、毁坏他人名誉的行为。例如使用大字报、小字报、漫画或极其下流、肮脏的语言等形式辱骂、嘲讽他人,使他人的心灵蒙受耻辱等。
诽谤是指捏造并散布某些虚假的事实,破坏他人名誉的行为。例如毫无根据或捕风捉影地捏造他人作风不好,并四处张扬、损害他人名誉,使他人精神受到很大痛苦。
侮辱和诽谤是常见的名誉侵权行为,民法通则101条明令禁止用侮辱、诽谤的方式损害他人名誉。对法人名誉的侵害,主要表现在散布有损法人名誉的虚假消息,如虚构某种事实,诬说某工厂的产品质量如何低劣,以图用不正当的竞争手段搞垮对方等等,这些都是侵害法人名誉权的侵权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