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誉侵权留案底吗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侵权责任 > 一般侵权 > 人身权侵权法律知识

名誉侵权留案底吗

点击数:40 更新时间:2024-08-08

 
97907

名誉侵权是否会留下案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七十五条的规定,如果犯罪时未满十八周岁,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相关犯罪记录将被封存。被封存的犯罪记录不得向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但司法机关为办案需要或者有关单位根据国家规定进行查询的除外。查询单位应当对被封存的犯罪记录情况保密。

侵权形式

(一) 侮辱

侮辱是指通过言语、文字或行为举止等方式故意贬低他人人格、损害他人名誉的行为。侮辱行为的主观状态应当是故意,可以通过言语、书面文字或行为举止等方式进行。根据《民法通则》第101条后段的规定,禁止使用侮辱方式损害公民和法人的名誉。根据《民通意见》第140条的规定,以口头或书面形式捏造事实公然丑化他人人格,以及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他人名誉,并造成一定影响的行为,应当视为侵害公民名誉权的行为。如果使用书面、口头等方式诋毁、诽谤法人名誉,并给法人造成损害,也应当视为侵害法人名誉权的行为。

(二) 诽谤

诽谤是指故意或过失地散布有关他人虚假事实,导致他人名誉降低或毁损的行为。诽谤的主观状态可以是故意,也可以是过失,可以通过言语、书面文字或其他方式散布虚假事实。根据《民法通则》第101条后段的规定,禁止使用诽谤方式损害公民和法人的名誉。

在文学作品中故意使用他人真实姓名,或未写明原告的真实姓名和地址,但对人物特征的描写有明显的指向或影射他人,小说内容存在侮辱、诽谤情节,致其名誉受到损害的,作者和出版社均可能构成对名誉权的侵犯。

(三) 新闻报道严重失实,致他人名誉受到损害的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徐良诉上海文化艺术报社等侵害名誉权一案的复函》,被告赵伟昌根据传闻撰写了严重失实的文章《锁甲三千元带来的震荡》,而被告《上海文化艺术报》社未经核实即刊登了该文,造成了不良后果。根据该复函的认定,两被告的行为均构成对徐良名誉权的侵害。

如果是由有关机关和组织编印的仅供领导部门内部参阅的刊物、资料等刊登的来信或文章,当事人以其内容侵害名誉权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将不予受理。但如果机关、社会团体、学术机构或企事业单位分发本单位、本系统或其他一定范围内的内部刊物和内部资料,其中所载内容引起名誉权纠纷,人民法院应当受理。

延伸阅读
  1. 同人小说是否构成著作权侵权问题的考量
  2. 原告:_______,_______族,______年_____月____日出生,身份证号码:___________________,职务:___________,住址:____________________,联系电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赔偿方式
  4. 发微信辱骂是否构成名誉侵权
  5. 财产分割引分歧前夫博客内辱前妻构不构成侵权

一般侵权热门知识

  1. 出租屋失火的处罚依据消防法
  2. 侵犯隐私权的法律规定
  3. 阿里首诉造假店:网络服务合同纠纷案
  4. 网络侵害名誉权的赔偿方式
  5. 家人被私闯民宅怎么处罚
  6. 刑事案件的精神损害赔偿-精神损害赔偿制度
  7. 盗窃公私财物怎么处罚
一般侵权知识导航

侵权纠纷解决方案

  1. 职务侵权纠纷
  2. 因建筑物倒塌而发生的侵权纠纷如何救济
  3. 义务帮工人在帮工过程中致人损害如何维权
  4. 义务帮工人在帮工过程中遭受损害如何维权
  5. 网站等网络服务提供者收到律师函该如何应对
  6. 网络服务提供者应承担连带责任的情形
  7. 人身损害赔偿纠纷处理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