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誉侵权要上法庭吗
点击数:12 更新时间:2023-11-18
名誉侵权的法律认定要素
侵权行为地的管辖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29条的规定,名誉权纠纷多为侵权之诉,由侵权行为地或被告住所地的人民法院管辖。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28条的规定,侵权行为地包括侵权行为实施地和侵权结果发生地。
侵权认定要素
1. 行为人客观上存在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并为第三人知悉。侵权行为包括侮辱和诽谤行为。侮辱是指以语言或行为公然损害他人人格,毁坏他人名誉的行为;诽谤是指捏造和散布虚假事实,破坏他人名誉的行为。侵权行为必须对社会公众对受害人的评价产生影响,才能构成对名誉权的侵害。侵权行为必须是公开进行,向第三人散布,才能表明侵权人的行为已经产生了社会影响,被侵权人的名誉受到损害。2. 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对于公众人物提起的名誉侵权之诉,应以行为人是否具有实际恶意为标准。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会造成他人名誉的损害,仍然积极追求这种结果的发生。过失是指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造成他人名誉的损害,但由于疏忽大意或过于自信等而使损害后果发生。3. 被侵害的对象必须是特定的人。特定的人是指某个具体的自然人或法人。如果没有特定的人,则在法律上就不存在受害人。4. 侵权行为对受害人的名誉造成了较严重的损害,使受害人感觉到一种不公正的社会压力或心理负担,精神上受到折磨,心理上遭受创伤。这种不公正的社会压力、心理负担或精神上的折磨必须是客观实在的东西,而不是受害人主观上的感受。行为人的某些行为如果没有造成受害人的社会评价降低,则不构成对名誉权的侵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