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7 更新时间:2024-04-17
根据我国《产品质量法》第四十五条的规定,如果产品功能不良不符合质量标准或存在不合理的危险,就被认定为产品缺陷。然而,是否属于致命缺陷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
根据《产品质量法》第四十五条的规定,因产品缺陷造成损害要求赔偿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二年,从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益受到损害之日起计算。
根据《产品质量法》第四十五条的规定,因产品缺陷造成损害要求赔偿的请求权,在缺陷产品交付给最初消费者满十年后丧失,但尚未超过明示的安全使用期的除外。
根据《产品质量法》第四十六条的规定,所谓缺陷是指产品存在不合理的危险,危及人身、他人财产安全。如果产品符合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就被认定为不符合该标准。
消费者在维护自己的权益时,有以下合法途径:
1. 协商和解:消费者与经营者在发生争议后,通过直接对话,在自愿、互谅的基础上,摆事实、讲道理,分清责任,达成和解协议,解决纠纷。这是一种快速、简便的争议解决方式,对消费者和经营者都是理想的途径。
2. 投诉调解:消费者与经营者之间发生消费者权益争议后,可以请求消费者保护委员会调解。消费者保护委员会作为第三方,对争议双方进行说服劝导、沟通调和,促成双方解决纠纷。
3. 行政申诉:消费者和经营者发生权益争议后,可以向相关行政部门申诉。行政申诉具有高效、快捷、力度强等特点。消费者决定申诉时,一般以书面形式提出,并说明要求、理由及相关事实依据。
4. 提请仲裁:双方当事人达成协议,自愿将争议提交仲裁机构进行调解并作出判断或裁决。
5. 提起诉讼:消费者如果发现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法院根据法定程序进行审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