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3 更新时间:2024-08-18
违法的行政不作为是指行政主体有积极实施法定行政作为的义务,并且能够履行而未履行的状态。要判断行政不作为是否成立,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行政不作为违法必须以行政主体具有法定义务为前提。行政作为的义务来源于法律的明确规定,根据中国的行政组织法,各行政机关都有法定职责。在实体上的行政义务要求行政机关对行政相对人应尽到保护的职责,而在程序上的义务则要求行政机关在履行法定职责时遵守法定程序。
行政不作为违法以行政主体没有履行法定作为义务为必要条件。行政主体的不履行法定义务表现为,行政主体没有作出任何意思表示,或不予接受、迟延办理。例如,在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面临人身权、财产权遭受侵害时,具有相应法定职责的行政机关予以拒绝或不予答复。又如行政机关对行政相对方提出的保护人身权和财产权的申请明确表示不履行或虽然未明确表示不履行但超过法定期限仍不履行。
行政不作为的表现形式:
在依申请的行政案件中,行政机关对行政相对人的申请不予受理或受理后不予答复。例如,高谷镇大青村四组诉彭水县国土局不处理土地纠纷一案。
在依职权的行政案件中,行政机关对受害人请求保护人身权、财产权的申请或行政主体自己发现的需要立即实施救助义务的情形视而不见,置若罔闻,拖延履行行政义务。
在接到行政相对人的许可申请、求助申请或依职权发现相对人需要立即实施救助义务的情形后,行政机关借故摆脱,无正当理由在法定的或合理的期限内拖延履行行政义务。例如,马康容诉彭水县国土局不颁发建房许可证一案。
行政主体不履行行政合同中约定的行政义务。例如,张丹等五人诉彭水县人事局、县计生委不履行人事行政合同一案。
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被确认违法后,赔偿请求人向行政主体请法语行政赔偿,行政主体不予答复的行为。